2009-05-08

微软要为“正版增值计划”改名


  根据Mary-Jo Foley的报道,微软计划将其激活与验证系统从现有的“正版增值计划”(Windows Genuine Advantage)更改为“视窗激活技术”(Windows Activation Technologies)。

  然而,“正版”品牌并未完全消失,微软将继续向Windows XP用户推送“正版”验证程序,此“正版增值计划”招致很多批评,所以微软已经在Vista SP1中将其进行了修改。根据微软所说,Windows 7的激活机制将与Vista所使用的软件保护平台相同,相对Vista而言,Windows 7的激活机制作出了一些小的调整。

  在Windows 7中,当用户选择稍后激活他们的系统,用户将看到一个对话框着重介绍如何激活软件,以及判断他们的Windows是否为正版,此对话框关闭按钮需等待15秒钟后才可点击。在Windows 7中,用户还会收到比之前更频繁的激活提醒。

Office 2007 SP2处理ODF格式文件有猫腻


  微软由于最近发布的Office 2007 SP2软件中出现了表单兼容性问题受到了抨击。但是,微软称,这个问题在OpenDocument Format 1.1版本软件中就存在。 微软上个星期发布了Office 2007 SP2。这个软件支持用ODF 1.1格式存储的文件。 然而,IBM的ODF设计师Rob Weir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一篇报告称,Office 2007 SP2在阅读由OpenOffice.org存储的一些ODF表单文件时遇到了问题,并且悄悄地删除单元中的格式,造成日期丢失。结果,表单显示这个单元的最后的值。

  Weir解释说,如果这个格式被删除,那么,这个单元就不能更新并且将返回错误的值。他补充说,采用Office 2007 SP2,这个软件中的Excel表单程序不能把表单格式存储到一个Excel名字空间。这个名字空间不是OpenOffice和其它ODF应用程序使用的。这不是ODF 1.2名字空间。

  另一个自称是属于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ASIS)ODF技术委员会的博客称,Excel的这种做法分裂了ODF并且把用户锁定到微软的Office产品。

  这个博客称,这个新的名字空间将使新的表单文件只能被Office 2007理解,消除了现有的其它应用程序阅读这个文件的可能性。

  微软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应称,这个问题是ODF 1.1标准的问题。那个标准没有包括格式句法。

  微软Office兼容性团队的高级计划经理Doug Mahugh表示,由于ODF 1.0和1.1不支持格式,所有的ODF表单实施都是不依赖于应用程序的。他证实了IBM设计师发现的问题。他表示,ODF 1.2版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

Excel切换输入 快速输入文字数字


  大家在制作Excel工作表时,往往是既有数据又有文字,这样在输入时就需要在中英文之间反复切换输入法,非常麻烦。其实有一个好技巧,就可以让Excel表格自动切换输入法。  

  新建一个Excel表格,然后打开所用的中文输入法,选中需要输入中文的单元格区域。单击“数据”菜单中的“有效性”命令,在弹出的“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选中“输入法”选项卡,在“模式”框中选择“打开”,单击“确定”按钮。

  选中输入数字的单元格区域,在“数据有效性”对话框的“模式”框中选择“关闭”并单击“确定”按钮。经过这样简单设置之后,用鼠标分别在刚才设定的区域中选中单元格,中文和英文输入方式就可以相互切换了。

中移动4G上网卡明年初世博园试用


  记者昨天获悉,明年初中国移动有望开建世博园区的TD-LTE(3G演进技术,又被称为4G)试验网,规划建15个室外的宏基站,到时候少数人在世博期间可通过数据卡来体验TD-LTE的多种应用。

  昨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移动”)、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移动”)三家公司签署了《“打造TD精品网络,高质量服务世博”行动合作框架协议》,三方联手为2010年世博会提供TD精品网络,其中包括TD-LTE等新技术也会率先在上海使用。

  据记者了解,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推动TD产业链成熟;建设精品TD网络;全面做好世博TD网络运行保障工作,高质量服务世博;共同推进TD业务应用,扩大TD应用领域。

  三方同时承诺将使TD-SCDMAHSUPA(TD高速上载)、MBMS(基于3G的流媒体应用)、TD-LTE等相关新技术在上海网络的优先应用,进一步促进TD更加成熟,加快TD发展进程。

  大唐移动公司一位高层昨天对记者表示,目前大唐正在研发TD-LTE的设备,预计明年初能拿出商用化的设备来,到时候会在园区铺设LTE网络。“目前看到,世博会之前能拿出一个LTE的上网卡业务,但是估计TD-LTE的手机终端到时还出不来。”

  上海移动有关人士昨天表示,到时候TD-LTE上网卡业务会供少数人,比如媒体或是世博管理人员来使用,不会大规模推广。

  上海移动今年将投资36亿元完善网络,包括继续增加对TD网络投资、世博以上海市政重大工程的配套通信投资,其中,在TD网络上的继续投资6.3亿元,新增800个站点,覆盖范围扩大到上海的外环以外地区以及交通干线,并使总站点达到4500个左右。

微软英特尔等建立联盟 开发新高速无线技术


  5月7日消息,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三,英特尔、微软、戴尔和松下等电脑及家庭娱乐行业的主导者宣布,他们将建立一个新的联盟Wireless Gigabit Alliance(无线千兆联盟--WGA),他们将建立一个新的联盟Wireless Gigabit Alliance(无线千兆联盟--WGA),共同开发速度更快、用于在室内快速传送大型文件的无线技术WiGig。

  WiGig的速度将比Wi-Fi快10倍,可从电脑和机顶盒向电视机无线发送高清晰视频。虽然WiGig的覆盖范围比Wi-Fi还要小,不过在房间里的性能优越,或许还可在临近屋子里接收到。在室内无线视频传输领域,已经出现了多项技术,包括WirelessHD、WHDI和Wi-Fi等。

  WGA联盟的主席、英特尔经理阿里·萨德利(Ali Sadri)表示,WiGig不是与WirelessHD等技术直接竞争,而是有更为宏伟的目标;该技术瞄准的不仅是电视机,而且也瞄准了手机、摄像机和电脑等。与WirelessHD一样,WiGig也是使用60GHz频段,该频段还未利用,因此可在短距离内实现极高传送速度。

  萨德利称,WiGig的数据传送速度可达6千兆每秒,传送一张DVD的内容只需15秒。WGA联盟希望在年底前制定初兼容设备的规格(或称基本蓝图),并在明年推出产品。

Google Chrome出现严重缓冲区溢出漏洞


  当Google在去年9月份发布Chrome的首个公开测试版时,就遭遇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问题,不过这一漏洞的原因是因为其采用的是开源WebKit引擎,那之前在苹果Safari身上就已经证明了这一漏洞的存在.

  随着Chrome用户的不断成长,其烦恼也随之而来,近日开发人员发现了这一浏览器中存在的一些严重漏洞.本周,Google就谈及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缓冲器溢出问题.

  不久前,一位Chromium项目主管发现,在内存中的两处间拷贝位图时会出现缓冲器溢出现象,指示器在指向不同区域时不会进行任何字节或大小检测,理论上来讲,未经检测代码可以被拷贝至受保护内存,并在未授权情况下执行代码.

  虽然这并不是Chrome发布以来的首个安全问题,但无疑是最严重的一个,不过Google团队在5天内就完成了对这一缓冲器溢出问题的调查和解决,而且也没有发现有人利用这一漏洞对浏览器实施攻击.

2009-05-07

2012年北京家庭带宽可超20兆


  今年起到2012年,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12年,家庭互联网用户将享超过20兆的带宽,比现在家用ADSL高出10倍。昨日,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今后政府部门将实行在线办公,二三级医院可网上挂号。

  将提供5万到8万个职位

  据市经信委有关人士介绍,未来3年北京预计滚动投入约1000亿元,这将带动相关投资和消费2000亿至3000亿元,创造5万到8万个就业岗位,稳定近30万人就业。

  同时,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高速信息网络也被列入计划,互联网接入宽带标准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推进光纤入户。

  2012年,家庭互联网用户将享超过20兆的带宽,比现在家用ADSL高出10倍,下载电影、玩网络游戏“卡”的问题不再存在。企业用户带宽达100兆,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带宽甚至最高可到10千兆。

  政府部门将在线办公

  对于一系列“信息惠民”计划,将按照“国际一流城市信息服务的标准”来应用推进,涉及政府办公、医院就诊、接受教育、缴费、电子商务等,市民今后能够感受到公共信息服务的无处不在。

  据经信委透露,该计划包括,政府办事全流程、一站式网上服务,实现办事不出门;二三级医院推 广网上在线挂号预约和面向社区、家庭的远程医疗服务,实现看病不出门;设立应用水、电、气等公共事业信息和“数字北京”缴费服务平台,实现缴费不出门;此 外还计划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等。

Google服务被指优先Chrome用户使用 IE等遭歧视


  据美国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报道,知情人士周三透露,谷歌在发布各项新型互联网服务时,将首先只提供给其Chrome浏览器用户试用,然后再陆续向微软IE、火狐(Firefox)等浏览器用户提供.

  谷 歌去年9月推出了Chrome浏览器.去年12月,谷歌对Chrome采取了两项重大推广措施,一是去掉了Chrome“测试版”的字样;二是在提供给 Windows用户下载的谷歌应用软件包中,把原先的默认浏览器由火狐替换成了Chrome(虽然仍在该软件包中保留了火狐).

  TechCrunch 称,谷歌对Chrome所使用JavaScript引擎进行了技术优化后,使该浏览器运行速度较快.正因为如此,对不少使用谷歌电子邮件收发服务 Gmail、谷歌RSS新闻聚合阅读器Google Reader的网民而言,他们非常喜欢使用Chrome.但或许网民转用Chrome还有另一条理由:谷歌每推出新型互联网服务,将首先仅向Chrome 用户提供.

  知情人士透露,近日Chrome用户登录谷歌财经(Google Finance)栏目后,其界面已完全不同于IE和火狐用户登录该栏目后看到的界面.由此可推测,谷歌可能把谷歌财经新改版服务首先只提供给Chrome用户.

  部分业界人士称,谷歌此举有歧视其他浏览器之嫌.但TechCrunch认为,如果谷歌最终提供给IE和火狐用户的服务与Chrome用户并无实质区别,则谷歌这样做其实无可厚非.另一方面,上述变化或许仅仅是谷歌财经在测试某些新功能,在测试未完成之前,就更没有理由指责谷歌没有向IE和火狐用户提供相应测试服务.

  TechCrunch还表示,尽管Chrome意在向IE发起挑战,但要让网民改变浏览器使用习惯绝非易事.事实上,微软发布自家IE 8浏览器后,不少原IE 6和IE 7用户也持抵制态度.对于这部分用户而言,让他们转用IE 8都是难事,让他们转用非IE浏览器可谓难上加难.

  此外,谷歌主要收入来源来自网络广告.如果谷歌偏爱自家Chrome浏览器,而歧视其他浏览器,则不利于其增加广告收入.从这个角度上讲,谷歌也必须平等对待所有浏览器.

微软开始为IE9的开发寻求反馈


  来自Neowin的消息,微软旗下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8已经发布RTM版本有一段时间,而现在则到了微软为下一个版本的IE向用户寻求关于未在现有浏览器中修补的漏洞等方面的反馈,还包括希望在IE9中添加何种功能等等。

  IE8开发组正在寻求用户的反馈,他们在微软Connect网站上添加了一个关于如何提高下一个版本的IE的反馈表格。而这个反馈不仅仅包含下个版本中IE所要包含的功能,如果现有版本中IE有未被修复的漏洞、或者是不满意的功能一样可以向IE开发组反映。详细情况请登录微软Connect网站查看更多内容。

AMD和ATI原有CPU、GPU部门彻底合并

  面临英特尔强大压力的AMD周三实施部门重组和人事调整,处理器(CPU)和显示芯片(GPU)业务合并为一个部门,原先负责服务器芯片的高层离职.

  AMD宣布,原先负责显示芯片的里克·伯格曼(Rick Bergman)将统领囊括电脑处理器和显示芯片的新部门.伯格曼原先是AMD负责显示芯片产品的高级副总裁,最早在ATI任职,AMD将其收购之后加盟AMD.

  AMD还宣布,负责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的兰迪·阿伦已经离开了公司. AMD没有给出具体原因,但是在声明中表示,阿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和业务领导人,在AMD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媒体分析认为,阿伦离职和2007年巴塞罗纳芯片延期上市并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不无关系.

  另外,AMD还宣布设立一个“先进技术集团”,负责研发未来新技术和产品,另设立一个客户开发服务集团,负责扩展在全球的客户关系.

  去年,德科·梅尔取代鲁毅志掌管AMD.梅尔开始实施改革.今年,AMD已经将芯片制造业务分拆成为一家独立公司.

  Wedbush摩根证券公司分析师帕特里克·王表示,周三的重组,乃是AMD注入新鲜血液,希望在电脑处理器领域复制在显示芯片方面的成功.

  媒体评论认为,尽管收购ATI让AMD背上财务包袱,但是AMD的显示芯片产品获得市场好评,提高了和Nvidia等对手竞争的能力.

浪潮之巅 第十五章 成功的转基因(五)


  第一节 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 Nokia)

  第二节 道琼斯的常青树(3M)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联合体(GE)

  3.1 百年扩张,从有线电到无线电

  3.2 从实体经济到金融

  3.3 领袖的重要性

  即使不断在淘汰旧的、过时的部门,GE的部门相比任何一个公司还是太多了,把这样一个联合体整合好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郭士纳把庞大的 IBM 帝国比喻成大象。而 GE 的业务种类比 IBM 又多了很多,我们把它比成恐龙恐怕也不过分。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讲到了,很多公司当扩张到一定规模,管理就开始失控,最后丢掉了核心业务,并且开始江河日下了,有些甚至被华尔街拆了卖掉。GE 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管理水平在全球所有公司中是数一数二的。

  GE 历来出“将相之才”,它的一个部门主管到了很多公司都能独当一面,它的 CEO 则更是难得的管理奇才。GE 历代 CEO 中,以上一任 CEO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最为突出,我想用“国士无双”来形容韦尔奇也不为过。韦尔奇从 1981 年开始执掌 GE,到 2000 年退休。在这二十年中,进行了近 1000 次的企业并购和部门分离,把 GE 从全球十几名的公司,发展成全世界最盈利、市值最高的公司。1981 年,GE 的营业额为二百五十亿美元,2000 年达到一千三百亿美元,纯利润超过一百元美元。GE 的市值从 1981 年的一百四十亿美元达到五千亿美元,全世界只有微软的市值在瞬间里超过五千亿。在韦尔奇担任 CEO 的二十年里,GE 每年给股东带来的投资回报超过百分之二十,接近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萨韦的水平。到韦尔奇退休时,GE 旗下有九个单独的部门,如果作为独立的公司,都有资格入选财富五百强。

  和很多跨国公司空降的 CEO 不同,韦尔奇是 GE 土生土长的,他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在 GE 度过。1960 年,二十五岁的韦尔奇从伊利诺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就进入 GE 从事技术工作。十一年后,他成为 GE 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又过了十年,他成为了 GE 历史上最年轻的 CEO,那一年他刚过四十五岁。在 GE 工作了二十年后,韦尔奇对 GE 这个百年老店的优势和问题看得一清二楚。和很多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一样,GE 在管理上官僚作风严重,在业务上保守,在分配上平均主义。在整个七十年代,GE 没有什么发展,人数却年年增加。到八十年代初,GE 的员工数达四十一万之多,但是它只在传统的供电、发动机和照明领域还保持着原有的优势,其它部门都差强人意。

  韦尔奇上任后和现在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口号相同,就是变革。(很巧的是,奥巴马现在的年龄和韦尔奇当年差不多。)首先,在人事上,它将高管(Executives)的人数裁减了一半,同时裁掉了 10% 表现最差的经理。GE 以前级别森严,上下级沟通渠道不畅,韦尔奇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有时很不“职业地”越级了解情况或者传递自己的想法。韦尔奇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认为,他这种不守规矩的做法是他给 GE 带来的最大价值。像 GE 这样“传统”的公司,以前只有高管们有股票期权,而一般员工是没有股票期权的,韦尔奇改变了这个规矩,将期权的范围扩大到三分之一的员工。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韦尔奇裁掉了八万雇员,并且通过出售一些部门又减少了三万雇员。到 1985 年,GE 只剩下三十万人,而韦尔奇同时也得到了“中子弹杰克”的恶名。

  在 GE 的业务发展方向上,韦尔奇做了重大的调整,他大刀阔斧地出售了很多部门,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其中最著名的并购是通过将 RCA 私有化而收购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 NBC。我们在前面讲到,RCA 是 GE 的一个子公司,但是同时是一个单独的上市公司,很多股票在其它股东手里,RCA 同时拥有 NBC 的一大部分股份。1986 年,GE 回收了 RCA 全部的股份,从而将 NBC 变成自己的独资子公司,并且在电视和娱乐业站领了制高点。RCA 除了 NBC 的电视网外,还有很大的电视机等家电业务,但是韦尔奇根本不看好它那曾经辉煌的家电业务,转手卖给了法国的汤姆逊(Tompson)公司,同时换来了汤普森的医疗仪器业务。在这两次重组中,GE 甩掉了低利润、竞争激烈的彩电业务,获得了两个高利润而且有前景的电视网和医疗仪器业务。这两个部门现在都是 GE 的支柱部门,而并购了 RCA 家电业务的汤姆逊果然江河日下,后来不得不将它卖给了中国的 TCL 公司。

  韦尔奇在 GE 的 CEO 生涯中另一个大手笔就是大力推动金融资本与制造业相结合,将原来 GE 很小的消费产品贷款部门,扩展成 GE 的商业银行 (GE Money Bank)和提供制造业的贷款、保险和金融咨询业务的GE金融部门。同时韦尔奇通过合作和收购,在不到十年里,将 GE 的金融业务扩展到全世界。今天,GE 商业银行在全球五十几个国家有分支机构。今天的 GE 基本上保留了韦尔奇留下的布局,经过业务重组,GE 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公司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韦尔奇是让恐龙跳舞的人。

  韦尔奇不仅留给了 GE 一笔丰厚的财富,包括在全球庞大的资产、价值几百亿美元的 GE 品牌(注释:GE 的品牌今天值五百二十亿美元)和管理之道,而且长期培养出众多工业界领袖。由于 GE 的每一个部门都堪比一个财富五百强的公司,并且很多部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比如 GE 工业部门和它的 NBC 就没有什么关联,因此,GE 为每个部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 CEO(相当于政府的省长)。韦尔奇从这些人里面提拔和培养他的接班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候选接班人Jeff Immelt,Jim McNerney 和 Nardelli。韦尔奇在它任 GEO 的最后几年里,非常注意培养和考验他们三个人。但是,GE 最终的 CEO 只能有一个,而 Immelt 在竞争中胜出了。McNerney 随后去了 3M 公司担任 CEO,几年后他担任了波音公司的 CEO,扭转了波音对空中客车的颓势。另一位候选人 Nardelli 离开 GE 后担任了美国最大的建材公司 Home Depot 的 CEO,五年里将 Home Depot 的营业额和利润翻了一番,但是因为他没有能提升 Home Depot 的股价被赶出了公司,现在 Nardelli 是克莱斯勒公司的 CEO。Immelt 经营 GE 的策略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萧规曹随”。他完全沿袭了韦尔奇的经营策略。也许是自觉没有韦尔奇那样统帅超级大公司的能力,Immelt 将 GE 的部门进一步合并,现在便剩下了上述的六大部门。

  韦尔奇退休后,他的一举一动仍然引人注目,他多次前往中国和国内的企业家聚会。他的自传《韦尔奇自传》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它的中文版从各大图书城到地铁和路边的小书摊上都有出售。

  有人认为韦尔奇不过是运气好,因为八十年代美国总统里跟上台后,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了六七年,而同时上台的韦尔奇不过是沾了里跟的光。到九十年代,由于苏联和东欧解体以及中国的开放,带来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GE 又沾了这个光。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如果 GE 在八十年代没有韦尔奇,它很可能像 AT&T 那样,让华尔街拆了卖了,而华尔街会美其名曰单独上市。好一些的情况是,GE 像德国西门子或者荷兰飞利浦那样,虽然没有解体,但是也没有发展。因此,没有韦尔奇就没有 GE 的今天。韦尔奇接手 GE 时,它有很多的资产但是却不能盈利。这种公司,最容易被投资者(或者叫投机者)拆了卖,因为它有很多固定资产,只要将它亏损的业务全关闭后,便能卖出好价钱。(而微软和 Google 这种固定资产不多的公司,拆了卖不出什么好价钱,投机者不感兴趣。)实际上,华尔街一直在研究GE将它的工业部门或者 NBC 卖掉的可能。韦尔奇不是 AT&T 那些短见的股东,他要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经济联合体。他知道与其让华尔街对 GE 动刀子,不如自己做手术。像 GE 这么大的公司,已经不是一两个大发明可以让它转基因、转型了,它要想成功转型,必须发现并培养出一个新的行业。因此,韦尔奇不断地淘汰前景不好的商业部门,不断地融入新兴的产业部门,经过二十年时间,终于成功的将 GE 从传统的工业公司打造成集高科技、高附加值服务、金融和娱乐于一体的航空母舰。

  后韦尔奇时代的 GE,每年仍在在持续高速发展,而且发展速度是美国 GDP 增长速度的三倍。从 2003 年到去年 2007 年,GE 仍保持每年 14% 的营业额增长和 16% 的盈利增长。(见下图,单位亿美元)


  但是 GE 已经无法沿袭韦尔奇时代的发展的速度了,因此它的市值多年都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今年,作为一个商业银行,GE 也无法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到 2008 年 11 月,GE 的市值已经比一年前缩水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由于 GE 有很好的管理经营和健全的体制,并且各个领域都在同行业中有最强的竞争力(即使今天为它带来一些问题的 GE 金融部门,在整个金融领域中问题也是最少的。),因此包括巴菲特在内的长线投资家仍然看好 GE 并且最近大量注资 GE。

  GE 虽然庞大,但是从来不缺乏创新。它的创新早已经不是在一两个技术和一两种产品上了,而是行业的创新,它在历次技术革命中都没有落伍。作为发明电灯并且最早利用电的公司,它是电气时代的先锋,而后它又掀起了无线电和电视的浪潮。在近二十年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它没有参与计算机技术的竞争而是另辟蹊径在医疗仪器方面开创出一片新领域。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将取代一些传统化石燃料(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GE早已在这两方面取得了领先。当金融危机过去后,GE 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竞争力的公司。

  结束语

  由于科学技术是最革命,发展最快的生产力。一个科技公司要想在几次技术革命大潮中都能够立于浪潮之巅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企业能否不断成功的转型是关键。由于企业基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就有了新公司的兴起和老牌企业的衰退。一个跨国公司能够像诺基亚那样做到一次成功转型已属不易,像 3M 和 GE 那样一百年来长盛不衰则是凤毛麟角。3M 是靠硬性的制度维持其创新,而 GE 是靠自己不断开创新的产业。它们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了商学院教科书中的案例。有企业管理兴趣的读者不妨读一读《一个世纪的发明—3M 的故事》(A Century of Innovation The 3M Story ,3M 公司免费提供电子版,但是很遗憾只有英文版)和《韦尔奇自传》。

Intel称酷睿i7 940将逐步退市


  今日,为了保证新推出的3.06GHz酷睿i7 950能保持良好的势头,Intel发出通知称旧有的2.93GHz 酷睿i7 940将逐步从市场上消失。自从去年11月份在市场上发布以来,由于平台整体售价过高,Intel最新的Nehalem一族处理器就一直乏人问津。而最近 Nvidia也跳出来添油加醋地说与其升级到Nehalem平台还不如把钱花在升级双显卡上更实惠(貌似很有道理)。

  而酷睿i7 C0版制程的产品也早早就退出了市场,它们只在市场上存在了3个月左右,就被D0制程版本取而代之。Intel称OEM版酷睿i7 940处理器将以2010年11月5日为截止期不再供应,而零售版本将自2009年12月4日起停售。

2009-05-06

《商务周刊》封面文章:从Google到“谷歌”

  Google是一个技术王者,也是一家商业公司.自2004年8月19日上市那天起,这个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年纯利润40亿美元的“搜索帝国 ”就成为华尔街的宠儿,其每季营收、净利润、增长率等数据的变化牵动着众多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心.它发布的每一款产品都能够给Web和通讯领域带来一场革命.Google的LOGO中,红色和蓝色是两种最主要的颜色.它似乎预示着,尽管Google中国的销售业务必须在“红海”中搏击,但其在“蓝海”中产 品创新为其创造了更多市场布局的时间和空间.

  与在中国市场饱受挫折的雅虎、eBay、MySpace这样的国际互联网巨头们相比,它虽然同样遭遇本土竞争对手的严酷竞争,却拥有更为灵活、开放的企业文化.衡量一家公司本土化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业绩不是唯一标准,却是重中之重.我们试图还原Google中国销售团队走过的这条人员本土化 -产品本土化-运营本土化的内生道路,以探究一家创新型公司在中国如何落地的“普适价值”

  为了赢得中国市场,Google创造了不少特例,其中之一就是2006年4月12日发布“谷歌”这一全球中文名称,这也是Google唯一一个在非英语国家发布的名字.其在上海设置的广告研发团队和在中国的代理销售模式,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最新“中国特例”出现在今年3月30日推出的免费正版音乐搜索.中国是Google在全球范围唯一推出这项服务的国家.为此,英国《金融时报》使用了“谷歌'中国化'”的标题,并很是煽情地写到:“由此开始,这只是向承认中国将改变世界迈出了一小步.”

  对于国际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本土化”仿佛成为了“图坦卡蒙咒语”,雅虎、eBay、MySpace甚至微软都曾在中国市场饱受挫折.1998 年4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联网大会的Google两位年轻创始人也没有想到,面前一个叫李彦宏的中国帅小伙正是因为后来Google的崛起而回国创办百度,并成为Google在中国市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衡量Google本土化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个,销售业绩不是唯一标准,却是重中之重.抛开那些汗牛充栋般对于Google创新文化的描述,Google毕竟是一家华尔街的上市公司.尽管大部分“G粉”还是习惯于用神圣的互联网精神来崇拜这家公司,但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认为,Google中国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个成功的商务公司.

  近一年多来,Google中国大力推介自己的广告产品和给用户及广告主带来的价值.作为整个亚太地区销售和运营业务的负责人,Google全球副总裁丹尼尔·阿勒格里(Daniel Alegre)表示,2008年Google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的增长达到三位数,实现了全球最快的增长率.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08年,百度、Google长时间的平稳竞争态势首次发生逆转,Google的市场份额增加了 5.6%达到23%,百度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了2.1%到72.0%.这是Google正式入华三年多以来首次从百度手中如此大规模地“掠取”用户.双方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更小,2008年Google中国的收入规模为14.32亿元,所占市场比例达27.3%,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而百度在2008年的收入规模为31.97亿元.4月12日,艾瑞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Google今年第一季度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市场份额首度突破30%.

  成立之初,Google仅仅花了四年时间便成为硅谷最炙手可热的高科技公司.但进入中国四年多来,Google艰难走过一条人员本土化—产品本土化—运营本土化的内生道路,终于初见曙光.但真正的市场竞争显然才刚刚开始.

  起步2006

  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走马上任建立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意味着这家神话公司正式进入中国.但外人少为关注的是,同时建立起来的还有Google在线服务团队,5个人都是来自美国的“海归”.此时,Google在中国已经有一些自然客户.早期,在线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这些客户介绍Google广告平台的更多功能,提出一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直到后来更多本地人才进入、队伍规模有所扩大之后,在线团队才逐渐加强本地的推广力度.

  按照Google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宋中杰的说法,在进入中国之前,Google总部派人花了很长时间去拜访搜索广告产业链上的公司,尤其是代理商,“跑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也跟中国互联网业以及商业人士详细了解中国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百度已经通过发展众多代理、并在全国培养数家大代理商的方式,一跃为最成功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8日,Google宣布授权经销商计划扩展到中国,同时公布了中企动力成为Google在中国首家正式授权经销商,在中国境内提供AdWords关键字广告服务销售和支持.代理商现在已经成为Google中国的营收支柱,而在美国,Google几乎60%—70%的销售额来自于在线方式.当年9月,Google的AdSense中国团队正式成立.一个代理商、在线和大客户直销团队以及广告联盟“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粗具雏形.

  到2005年年底,Google中国的代理商发展到了5家,包括两个全国代理商和北京、上海、深圳的三个区域代理商.但是,代理商们普遍信心不足,基本处于观望状态,真正放在Google广告业务上的资源很少.李开复一开始就认为,Google中国与其去寻找100种改善流量的方法,不如坚持改善搜索引擎技术.因此,Google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提高中文搜索网页的质量上.在2006年2月宋中杰进入Google中国时,谷歌内部的资源分配是:在线团队有十几个人,代理商销售团队只有四五个人,大客户团队只有一个人,也缺乏相应的支持和流程架构.“这完全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建设过程.”宋中杰说.

  这一年,同时也是在欧美市场凯歌高进的Google在中国备受质疑的一年.有消息称,2006年年中,Google总部甚至曾有一些高层主动提出,是否应该将Google中国的业务与腾讯组建合资公司?Google中国高层团队当然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在那样一个非常时期,如此大的动作会破坏公司内外的信心,这一方案才最终被搁置.2006年9月,由J.P.摩根和互联网分析专家吕伯望共同推出的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 Google的市场份额同期下滑了8%,只有25.3%,而“中国的Google”——百度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2006年底,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和负责Google中国市场营销的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先后离职.业界普遍流传的是,周韶宁曾于此前几个月向总部提交了一份本地化方案,其中涉及到中国公司的架构设计以及市场策略,但是总部认为策略过于激进,并且可能影响到其在全球的整体品牌形象而最终否定.尽管此说法后来遭到了 Google中国和周韶宁本人的否认,但Google早期在中国市场未能形成有效的商业渗透是不争事实.

  从某种程度上说,Google中国的第一个“对手”并不是百度,而是美国总部.雅虎、eBay等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跨国公司却往往决策链条过长、考虑问题也难以本土化.对于Google这样一家以“不作恶”为座右铭的公司来说,它还很在意道德姿态上的完善,短短数年间的急速成功也让它极度自信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早期的招聘过程中,宋中杰经常遇到向总部报批时被否的情况.这并不是因为总部对Google中国有人数限制,而是员工对于Google的文化认同是Google招聘时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他解释说:“你能不能干是一方面,如果做事方式不符合Google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不被允许的.”

  对于在中国大力发展代理商模式,Google总部也存在很多顾虑:比如说代理商毕竟不属于Google,他们的一些销售和服务行为是否会给公司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在线团队和代理商之间是否会有很大冲突,等等.一个新问题也被摆在了销售团队面前,那就是一向以在线运营为主的Google是否能对代理商提供有效支持.

  传统上,Google的代理商销售部门由两部分组成,即代理商开发人员和代理商管理人员.而Google中国将其合二为一,按照区域划分,由一个销售人员对代理商从头负责到底.Google中国还打造了全球最完整的代理商架构,比如市场部和商务拓展部(BD)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组织机构.

  “当时讨论了很久.”宋中杰回忆到,“我们分析了所有开发和管理代理商时的困难和挑战,并列出哪些工作对新增客户很重要,以证明合二为一的必要性.并且,我们在中国市场面对的是大量中小代理商,如果没有一个中央参谋部把作战计划拟好,每一个数据分析和计划制定都交给各区自己做的话,是更加无效的做法,也很难把全国协调起来.所以,我们把商务拓展工作分解下去,看每个步骤是不是都需要,如果需要的话是集中起来有效还是分散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销售人员中更有效.好处、坏处一列,总部也就清楚了.”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Google在中国进行了新的渠道布局,开始发展区域代理.当年第三季度,Google一口气发展了10家代理商,年底代理商已经超过20家.

  在2006年整整一年里,Google中国销售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总部进行如此沟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过“拍桌子、发脾气”的场景——好在 Google是一家靠数据说话的公司.宋中杰表示:“从一开始,我们基本上每采用一个新方式都能完成既定目标,甚至大部分还超过了目标.这建立起了总部对中国区管理层的信任,后面就走得很快了.原来很多事情我们都要先跟总部谈,后来原则沟通一下就能通过,再后来我们只要和总部一起把目标定好,具体的策略和执行都可以由本地自己决定.”

  同样在2006年8月,Google AdSense在广州成功举办发布商路演,这在全球也属首创.“中国人更习惯于面对面地交流.”Google大中华区在线销售与运营部经理王莹说,“路演的效果非常好,发布商反馈也很好.我们当年一共做了3次路演.” 2007年,AdSense又进行了13场发布商路演,基本覆盖中国一线城市.2008年,Google在二、三级城市做了3场路演,10月份又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合作伙伴请到北京做了一个Google发布商峰会.后来这个经验还被Google总部推广到其他国家.

  Google大中华区在线销售与运营总监赵东平也发现,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给在线团队带来了良性互动.在线团队自己不能进行线下活动,代理商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代理商经常进行本地推广活动,提升了Google的品牌.很多人在现场没有和代理商合作,但听代理商讲完后再上网一看,发现可以自助开设账户,很方便,就与我们合作了.”他说,“这其实是代理商在帮我们.”

  稳定局面

  最终让外界对Google中国的唱衰之声戛然而止的,是在2007年6月11日Google与新浪实现战略合作.“从今天开始,指责Google不懂本地化的人可以闭嘴了.”当时一名Google中国的工程师如此对媒体表示.

  2007年1—5月,Google中文网页的搜索量提高了60%,其中不少是原来因为网页不稳定而离开Google的用户.2007年5 月,Google全球CEO施密特访华时对媒体证实,对Google中国的考核包括了流量的提升、广告收入的情况,并非只关注中国团队建设和研究院的情况.

  与百度强调“社区搜索”,通过贴吧、知道、空间、维基等提高用户黏性从而获得广告投放不同的是,李开复希望通过整合搜索赢得广告主的青睐.Google中国的合作对象包括了中移动、网通这样的运营商,以及从腾讯、新浪等门户一直到影视、饮食领域的垂直网站.

  此时,两个竞争对手出现的另一个差异是,Google努力通过代理商渗透中国市场之时,百度逐渐取消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代理渠道,转而做直销,只在较小的市场采取代理模式.由此,百度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此时的Google中国已经度过最初的动摇,希望向外界传导出2007年“加速跑”的印象,但销售并不包括其中.Google销售团队发现,部分客户在使用了Google的关键词广告一段时间后停止了续费.按照竞争对手的做法,Google应该开发更多的新客户以弥补损失,但它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这一年被Google销售团队定为“服务年”.他们和代理商一起开发了一个服务模式,对客户群进行分类并提供不同的服务.代理商客服流程也被固定下来,客服工作时间被划分为几个阶段,最小的时间划分是半个小时,每个时间段客服应该做什么事都有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Google对代理商的人员规模、员工素质和服务做出严格考核,从事海外业务的代理商销售人员还必须通过国家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Google还制定出了清晰的代理商培训课程,甚至精确到了制定代理商员工的职业发展图.

  或许本人就是一名“G粉”的缘故,网通互联公司总经理樊美勇一直在代理商模式改革中与Google中国亦步亦趋.早在Google进入中国之前,网通互联就一直与CNNIC合作进行中文域名的推广,并帮助当地的中小企业建设网站.如果客户希望在平台上做广告,公司也会代为运作.到了2005年下半年Google中国公布第一批代理商之后,樊美勇在网上找到Google的联系邮箱,主动申请成为代理商.2006年4月,网通互联正是获得授权.

  与Google中国其他深入中国基层市场的“触须”一样,网通互联对当地市场和客户有足够的了解,但对公司本身却缺乏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为节省成本,公司一般每100—200个客户配一个客服.但此时Google坚决要求一个客服只能管40个客户.为此,网通互联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樊美勇在实践中发现,客服管的客户数虽然少了,但管的生意却比以前多了.按照樊美勇的说法,此前网通互联已经积累了400多个Google客户,“转正”之后到 2007年收入同比增长了1.3倍,

  “黄金账户”是Google中国为代理商配备的又一市场利器,即为客户的关键词广告账户设置合理的结构,使客户的每个关键词都能获得更高的点击质量和点击率,由此客户为用户每次点击所付出的费用大为降低.但因为“黄金账户”至少要求用户设置30个关键词,客户开始也并不认同,投诉一直到了宋中杰那里.宋中杰不得不一再跟客户解释,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关键词,就不会有足够多的流量触发广告.实践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多的客户在签合同时就直接提出:“ 你必须把我的账户做成黄金账户,否则我就不签了.”按照宋中杰的说法,2007年做完之后,客户满意度增长了30%-40%.

  从沉默到招徕

  据说,在2006年Google中国某高层回国走马上任之时,不少朋友都断言,“两年后你必然会退出中国”.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05年年中,百度、Google和雅虎在中国搜索市场三分天下,市场份额分别为37 : 23 : 21.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雅虎中国发生巨大变动,Google和百度几乎将市场份额瓜分殆尽.到2008年,百度、Google两家的搜索引擎的营收份额之和超90%,而百度和Google合占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的93.2%,中国搜索市场进入双寡头时代.

  这一年,Google广告销售已经不再需要隐藏于搜索背后.Google把中国划分为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办公室配备一名总经理、两名销售员和三名客服人员.Google的中国代理商也发展到了26家,除了最早的两个全国总代外,其他的24家都是区域代理商.如何在中国挣更多的钱也成为了Google中国的头等大事.

  作为Google大中华区营销总裁位置空缺一年后迎来的“营销强人”,2008年1月7日加盟之前,刘允是韩国头号移动运营商SK电讯中国区的CEO兼总裁.业界认为,他对中国电信行业的稔熟与人脉正是Google所看中的.

  刘允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到Google上班第一天的感觉和20多年前初入职场时一样.他回忆说:“当我以高管身份进入其他公司时,公司几乎把什么都准备好了.而在Google,有人把你往办公室一领,再来一个人把电脑装好,然后就都走人了,我觉得也是蛮好玩的.”现在,刘允每天上班的标准装备是西装加双肩背包.他的办公室面积也大为缩减,因为太小而甚至显得有些简陋.据说,刘允的前同事到Google来参观时,完全不相信他就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

  Google开放、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一直为外界所称道.但刘允看到了身上的压力.他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撤换不称职的管理人员,还劝退了一些员工.“我们是一个商务团队,和研发部门还是有一些差别.在原有Google团队的价值和文化基础上,我们需要更集中、更有效率、更有战斗力.”他说.随后,Google中国大规模组建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其销售团队已经有几百人,目前还在扩招之中.新团队感受到了比以前更强的目标设定.“我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到那么高的目标,要达到目标需要哪几步,通过团队重组、组织变化和人员调整坚定他们的信心.只要我们能够做下去,Google在中国的发展就非常非常有希望.”刘允说.

  2008年5月开始,刘允带着团队频繁到两岸三地路演,不断向中小企业说明Google已经有“中国化”的产品和广告形式.截至当年底,Google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营销坛论一共举办了26场,全国各地26个代理商也举办了50—60个企业的小型客户推广会.

  在“传道”同时,Google中国也下决心要改变互联网代理商原有的销售模式.传统的互联网代理商采用人海战术,把任务完全压在销售员身上,对销售员实施放羊式管理.Google抛出了“iSales”精细管理的杀手锏.这一措施将销售划分为数据分析、电话访谈和最终销售三个环节,并且在数据分析环节建立数据库,使每次最终销售环节所获得的信息都可以统一反馈到数据库,成为下一次销售的基础.

  实际上,早在2007年第三季度,Google中国就开始了试点.第一个“吃螃蟹”的还是网通互联.由于“iSales”模式对原有的销售人员造成了巨大冲击,网通互联一开始试点,下面四个销售经理就走了三个.促使樊美勇坚持下去的原因是:“无论从今后长期发展来看,还是从规模化来看,包括我们要寻求生意突破、订单突破的角度,都必须去做流程改造.”

  樊美勇透露,为了客服和销售的流程改造,公司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了50万资金.好在试点给公司业绩的影响只有一个季度.到了第二个季度,公司恢复增长,还基本弥补了上一个季度的损失.在2008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6倍.

  2007年第四季度,Google中国把试点扩大到了5家,并且不断把结果与其他代理商分享,成绩和问题都全面呈现.试点首先打消了代理商对效率的顾虑.宋中杰说:“这种模式的效率当时虽然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至少效率和以前是一致的,不会比以前低,这点大家都认同.”同时,代理商在销售的透明性、可预测性、可管理性和稳定性,以及人员的素质上都有明显的改善.

  从2008年第二个季度开始,Google决定在代理商中强制实施“iSales ”销售模式,设定了十条法则对代理商实施认证.执行之外,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流程的不断优化,代理商管理能力不强开始暴露出来,部门之间的连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又有代理商想打退堂鼓.但Google还是下定决心坚持.到2008年第三季度结束时,有20家代理商通过认证.来自Google的数据显示,2008年底,代理商与客户达成交易的成单率普遍提升了40%以上.

  两次变革也让代理商对于Google中国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早期,有些代理商认为Google根本不懂中国市场,做的东西都是阳春白雪,好看不实用.通过三年的实践,现在没人敢这样讲了.”宋中杰说,“刚开始时,我们说是不是这样做更好,代理商就会说不对,应该那样做.到中间一个阶段时,我们问这样做对不对?他说对,但回去还按照自己的来.现在基本不谈对不对的问题了,我们直接跟他们谈怎么才能实施得更好,代理商也会真正去执行.”

  纵横对峙

  对于2008年的工作,刘允给自己打了90分.在他看来,过去是全球总部告诉Google中国如何营销,现在则是中国的营销团队说中国要怎么做,来争取Google全球的支持.

  刘允声称,2009年Google中国的销售团队将更专注于特定的用户群和特定行业.他透露:“我们的搜索质量已经不亚于任何一个中文搜索引擎,未来希望能够把搜索这个概念外延和扩大,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信息.除了已经推出的Google地图和音乐搜索,未来在手机搜索和手机信息以及云计算方面,我们也正逐步走向实际应用.”

  作为代理商和大客户直销的负责人,宋中杰也希望其执掌的业务在2009年实现加速成长.按照计划,Google中国首先要实现的是客服模式和销售模式的继续升级;在此基础上加大客户覆盖面,代理商销售人员要实现成倍增长,客服要实现80%的成长;随着人员的增加,Google中国销售部门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人员素质提升,还要帮助代理商选拔和培养人才;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此前Google中国已经推出了静态网站建设以帮助客户对其网站进行诊断和优化,接下来还把一些免费产品进行包装,通过代理商提供给客户,并针对地方大客户引进更多广告创意人才.

  而就在2008年10月份,Google AdSense推出了广告管理系统,针对发布商运营效率问题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在王莹看来,AdSense在中国已经度过了知识普及阶段.她说:“我们的发布商规模越来越大之后,涉及到的网站大小不一,需求也各不相同.接下来,我们将更多去发掘他们深层次的需求,针对提出个性化建议.”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Google的在线运营业务.赵东平透露,客户位居前两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和零售.为了适应中国客户习惯通过电话而非网络进行沟通的需求,Google中国的在线运营部门最近还新增了一个免费服务电话.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是只熟悉美国人在线沟通方式的Google迈出的一大步.赵东平认为:“尽管中国市场还属于培育期,在线运营不会像代理商机制那样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当这个系统不再复杂、人力成本又越来越高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使用在线自助服务.”

  所有这些事情似乎都在暗示,Google在中国已经实现“落地”.2008年第三季度,Google的市场份额为20.8%,百度为 73.2%.在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虚假广告事件百度市场份额下降了1.2%,Google增加2.2%.而到2008年底,百度依然把持着 63.5%的市场营收份额.

  “刚开始,Google广告模式的设计对于许多中国客户来说还很难接受,但从2007年下半年起情况就有所改变.”樊美勇说,“现在,Google不以价格决定排名反而变成了我们很大的卖点,甚至连代理商要收取20%的服务费也是一个卖点.”

  针对Google中国今年的专注策略,网通互联已经开始集中一些行业网站资源主动出击:在杭州,网通互联把50个关注度比较高的房地产网站打包成房产联播网,向当地房地产公司推广;针对宁波厨卫生产商集中的特征,公司的重点推广对象则是方太、帅康、欧菱等公司.

  实际上,中小企业云集的浙江市场是Google中国今年的一个重点地区.按照计划,Google在当地的代理商数量和工作人员都要比去年翻一番.这意味着,除了与同处搜索广告行业的百度短兵相接之外,Google还要在马云的“发家地”与阿里巴巴进行电子商务战的正面对峙.

  年报显示,2008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总营收为30.0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国内交易市场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28%上升至36%.2005年并购雅虎中国资产并经过三年整合之后,阿里巴巴已经宣布今年要向雅虎口碑网再投入3亿元,把其真正纳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体系,雅虎中国的营收也被重新提上战略高度.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竞争,在中国也不例外.Google会坚持自己的方向.”刘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希望能够快一点把规模做起来,同时,更有效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把中国互联网行业做起来,为一些熟悉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传统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用“蓝海创新”拉动“红海市场”

  作为一家以创新为旗帜的公司,如何在复制全球模式的同时与本土市场对接,对Google中国的未来产生着决定性影响

  2006年,时任eBay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的王劲接到了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邀请,希望他加入建立在北京的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独特的企业文化让Google一直是技术开发者们心中的天堂.但王劲有些犹豫,因为他不想离开已经生活了5年多的上海.很快,他又接到了李开复的电话.李开复一开口就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要成立一个上海研究院,所以你没有理由不来.”于是,2006年8月,王劲加入Google,以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的身份在上海参与筹备工作.2007年6月25日,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上海)正式成立.

  这并非Google中国第一次为争取所需要的人才而就地建立研究中心.此前的2006年3月31日,为了把中文信息检索领域顶级专家简立峰招至旗下,Google设立了台湾研发所,并任命简立峰为主管.由此,北京、上海和台北三地的研发中心共同构成了Google中国强大的本地创新体系.

  与北京研发中心成立之初一样,为了让Google独特的创新机制薪火相传,总部特地给上海派去了一批优秀的美国工程师,这在Google内部被称为“文化火种”.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已经被奉为经典的创新思维模式、文化和价值观,也要具体指导当地工程师如何充分利用Google的创新法则,以及如何开发出符合Google价值观的软件和服务.此外,李开复也从北京调了10个工程师到上海.上海的研发中心很快成长起来.按照最初的划分,北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基础搜索技术,上海则侧重于广告的研发.两年多后的今天,Google上海研发中心不仅与销售团队实现无缝链接,并且在内容广告方面占据了全球 40%的核心力量,一些相关的搜索技术开发也被纳入进来,包括Google新闻搜索、财经搜索和图片搜索等等.

  作为一家以创新为旗帜的公司,善于对创新进行管理的Google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网络公司.Google平台打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 Google本身与第三方创新者、用户和广告商之间积极互动,形成对各方都有利的良性循环.在这家公司2008年高达218亿美元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了95%以上.事实上,Google一直占据着这个生态系统的制高点,控制整个系统的发展,并从中赚取超高比例的收益.这不但形成了Google的差异化优势,当它来到中国后,也对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产生着决定性影响.

  复制“80/20”

  创新是互联网公司在市场的立足点,但Google创新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常常令其他公司黯然失色.在Google的创新机制中,最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将创新列入员工的工作时间预算,要求技术人员花80%的时间在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上,其余20%则用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技术项目上.对管理人员,公司也有类似的规定.这就迫使员工必须腾出时间来搞创新.实际上,内容广告就是Google技术人员利用20%时间开发出来的产品,现在已经成为 Google营收的第二大支柱,每个季度为其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但上海研究中心成立后不久,王劲就发现,中国的工程师总是希望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往往忘记有20%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们发现有绝大部分工程师,当他们80%时间的工作目标确定以后,比较喜欢围绕这一目标去考虑20%时间的创新.”因此,王劲反而要鼓励他们不一定要把20%的创新计划和既定工作紧密结合,“让他们可以更大胆一点,更放开一点、更海阔天空地去想一些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来自总部工程师展示出来的“榜样的力量”之外,不遗余力复制总部对创新成果的奖励政策,也是Google中国鼓励创新的秘诀之一.

  Google工程师可以获得的最高奖是“创始人奖”,奖金高达1000万美元.2005年,研发出AdSense的五人小组就获得了这一奖项,其中包括两名中国籍技术人员.该奖项并非以赢利为评价标准,但要求产品对公司做出重大贡献.在此之下,Google还设了其他创新奖励,奖金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2009年,Google中国推出了“十大杰出工程师”评选.另外一个极具Google特色的是名为“PEER”的奖励方法.在公司内部网站上设有一个链接,任何员工只需要填好奖励对象的名字,并陈诉简单理由,都可以申请对其他同事进行奖励,而且每个人申请的名额没有限制.如果推荐被批准,两三天之内该名同事就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并且在发工资时就可以看到这笔奖金.

  “我们很高兴看到,Google中国没有人滥用这种权利,这个是非常好的鼓励大家互相帮助的办法.”王劲说.

  更为贴近市场

  由于中国客户更习惯面对面的交流,Google上海研发中心与销售团队的结合在全球范围内也算是最紧密的.

  每个季度,Google中国广告技术团队的负责人都会和销售经理坐到一起,共同制定当季乃至全年的销售计划和战略.每个星期,双方也有固定的例会,广告技术人员可以从中详细了解各个产品在市场的表现情况.

  中国的研发中心另一个与Google全球不一样的做法是,工程师会积极参与到公司的销售活动中,不但告诉客户Google的广告产品有哪些中国特色,也倾听来自客户和发布商的反馈和建议.

  从2008年11月6日开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Google中国曾经在全国22个城市举办了26场主题为“突破·智胜”的“冬日暖阳”企业营销论坛.王劲透露,整个过程都有上海研发中心工程师的参与.每到一个城市,工程师会在论坛上亲自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宣讲.论坛之外,工程师还在每个城市召开一个和客户的小型见面会.这次的巡回中,很多客户向Google工程师提出,希望代理商能够定期、快速地把一些消息发送到邮箱,以便他们不用登录账号就可以了解到账号动态和广告动态.回去之后,上海研发中心很快研发出“代理商服务工具”,现在已经被Google总部推广到十几个国家.

  在王劲看来,依托销售团队组织的营销活动,研发中心可以深入到客户基层,获得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加了解中国本土的需求,研发中心还鼓励工程师回家乡和母校与Google用户进行深入接触.他说:“这些可能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和总部不一样的地方,但是理念上确实是一致的,就是以用户为先.”

  用数据说话

  Google的创新结合了根据市场反馈而进行的创新和根据技术发展进行的创新.但是,这种百花齐放的战略并不意味着许多产品注定要失败.Google以一套非常严谨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创意评估流程,很好地确保了创新的有效性.

  Google对于分析和数据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绝大多数公司.目前,在其上海研发中心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收集与销售相关的数据,并通过各种方式将海量数据归纳到数十个衡量指标中.王劲具体解释到:“我们可以从地域来分析,广州的客户有什么样的特性,北京客户又是什么样的特性,然后在不同地域做出针对性决策.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行业来进行分析,了解最近哪个行业发展得比较快,哪个行业具体的用户数多,新建的广告数多,点击率多等等,这给我们的研发工作做出了重要引导.”

  当然,Google施之于全球的创新实验机制也被复制到了中国.当工程师开发出一个产品时,可以在数据中心申请一部分服务器流量,把产品直接带入到客户面前.Google是否会对此进行更大投入,完全看这个试验所产生的数据.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创新实验都受益于Google享有盛名的IT基础架构.它保证了在试验上的收放自如,也使得进行实验的新系统与原有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得以实现.

  “在我们的创新管理机制里面,我们并没有一开始就对产品进行区分,唯一的选择机制就是让数据说了算,用户说了算.”王劲说,“我们会根据产品的性质来决定在多少流量中进行实验.也许一开始我们只应用在0.5%的流量上,如果用户反馈不错,就逐渐增加到1%、2%甚至20%.有一些实验可能只进行 2%的流量测试就搜集到足够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做出决定,让100%的客户马上使用.这样,产品失败的风险可以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手机上的大场面

  在强大创新机制的护航下,Google的技术和战略一直密不可分.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而要完成这个使命,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估计需要300年.有市场人士指出,在微软阴影下长大的Google从企业文化到性格基因里包含有某种因为Google而生的因子,它的心脏是为了与微软战斗而跳动.但在中国,它的手脚却不得不面对百度这样的公司.

  但王劲认为,Google中国现在做的每件事还都是在为实现以上使命而服务.“很多人认为Google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只是做互联网产品的公司.比如说手机产品和图书产品,都不属于互联网产品,却帮助我们达到了整合全球信息的目标.”他说,“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因为不同的产品我们遇到了不同的竞争对手,这是Google整体战略在每个地方的具体表现.可能别人看到竞争对手的市场就认为是我们的目标市场,其实不一定是这样.”

  在Google的LOGO中,红色和蓝色是两种最主要的颜色.这似乎预示着,尽管Google中国的销售业务必须在“红海”中竞争,但其“蓝海”中的产品战略使得再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这为其创造了更多市场布局的空间.

  对于下一个“蓝海”,Google的答案或许只需要两个字——手机.2008年9月25日,苹果iPhone(手机上网)上市后不到5个月,Google就发布了“Android”开源移动操作系统(见《商务周刊》2008年11月5日第21期封面故事《手机新三国演义》).当年10月 22日,使用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G1手机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盛装上市.尽管Gphone的应用和Google的广告销售没有太多关联,但 Google早已经把搜索系统嵌入到了手机中.2008年,Google推出了“手机内容AdSense”,为出版商加入手机内容网络并通过文字广告获得收入提供了方便.今年2月11日,Google为移动运营商和手机网站推出新的“手机搜索AdSense”,该服务可以让运营商和手机网站快速而轻松地置入Google搜索框.

  在王劲看来,手机平台的发展非常快,功能也越来越趋近于电脑.今天,中国已经有3亿多互联网用户,但与6亿多手机用户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手提电脑和手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手机平台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占到很重要的位置.”他说,“尽管目前这个市场还在培育之中,但在未来,手机搜索上的广告业务一定会超过互联网.”

  “我们需要在亚太区强有力地存在”
  ——访Google全球副总裁丹尼尔·阿勒格里

  对于Google在中国的战略,其全球CEO埃里·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经宣称:“我们将以长远的眼光赢得中国市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Google对中国市场的成功有五千年的眼光.”现在看来,Google已经不需要等这么久了.8个月前,Google把亚太区总部从美国搬到新加坡,以“背水一战”的方式表现出对于亚太区市场的决心.

  作为整个亚太地区销售和运营业务的负责人,Google全球副总裁丹尼尔·阿勒格里(Daniel Alegre)几乎全程见证了Google中国的成长.自2004年加入公司之后,他扩展了Google的合作伙伴渠道,包括与中国移动、AOL欧洲、 KDDI公司和NTT DoCoMo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Google如何看待此前在亚太区遇到的困境,又将如何实施新的战略?针对上述问题,《商务周刊》对其进行了专访.

  《商务周刊》:Google刚刚把亚太区总部搬到了新加坡,这是否意味着亚太区将获得公司更多的资源倾斜?这将对中国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丹尼尔·阿勒格里:对Google来说,亚太区在战略方面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国市场.世界上有40%的互联网使用者都集中在亚太地区,超过半数的移动电话使用者都在这里.为了能够达到我们的使命,我们需要在亚太区强有力的存在.此前,Google在亚太区各个国家已经有了办公室,这次只是把亚太区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从美国迁到新加坡,以使公司在亚太区的决策更加本地化,更贴近本地需求,同时也更快做出决策.

  Google虽然是在美国成立的,但我们从来不把自己看作是一家美国公司.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家国际公司和全球性公司.无论我们在哪一个市场运作,比如说在中国市场运作,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是中国互联网大的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去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将来有一天中国网民数量超过美国整体人口总数,我也一点不会觉得奇怪.在移动业务方面,中国也是全球市场手机使用者最多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对于Google来说,有着我们取得重大成功的所有必要条件.

  《商务周刊》:亚太区虽然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但也可以说是全球最复杂的市场.目前,Google依然无法在日本和韩国实现突破,接下来在这两个市场上是否会有一些新的计划?

  丹尼尔·阿勒格里:你说的没错.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亚太区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多样性的、同时有很强挑战性的市场.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使我们能够重新考虑产品战略,使我们更加灵活,更快地适应市场需要.

  日本是我们在全球所有市场中第一个推出手机广告的市场.我们的手机广告产品在两年半前推出,并且和KDDI和NTT DoCoMo两家日本运营商结成了伙伴关系.目前,无论对我们来说还是对运营商,手机广告都是推动销售额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我们在日本的手机上特别开发了地图的运用,这也是我们针对日本市场的一个创新.在韩国,大约在两年半或三年前,我们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去年下半年我们为韩国市场推出了 25款新的产品.由此可见,我们在整个亚太区是做了很多投资的.这些投资一是用于本地化我们已有的产品,另外也是为本地市场,无论韩国市场、日本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独特产品.

  《商务周刊》:目前,中国的研发团队在Google的全球创新中占据什么位置?您对2009年Google中国的业绩又有哪些期待?

  丹尼尔·阿勒格里:Google中国研究院的工程师也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把Google的产品本地化,使我们的搜索结果能够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二是开发一些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不仅针对亚洲市场,有时候也可以在全球进行应用,比如我们开发的手机搜索工具可以在亚太区之外进行应用.所以,他们的工作是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在Google的创新理念下,既有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工程师为亚太区开发产品,也有亚太区工程师为本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贡献他们的才智.

  2008年对Google中国来说是业绩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在中国的收入增长达到了三位数.我们相信2009年会继续这样一个发展势头.另外,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上升,我们相信这样的趋势也会继续下去.

  《商务周刊》:那么您怎么看待Google在日、韩两个市场遇到的挫折?您刚才提到2008年Google在中国赢得了三位数的增长,您可以总结其中的原因吗?

  丹尼尔·阿勒格里:谷歌在整个亚太区的一些发展经验表明,我们应该考虑到在不同的国家,大家有不同的方式和互联网进行互动.比如在韩国和日本,人们的宽带使用率比较高,在网上看视频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在推出产品时就要考虑到视频和移动的因素.除此之外,在使用习惯上,日韩也有很多跟其他市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键盘,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很多人都不喜欢用键盘进行输入.所以在日本和韩国,我们特意把Google的首页进行了改变.

  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要归结Google中国2008年的成功因素,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我们在中国雇佣了非常聪明的工程师、产品开发人员和销售人员;其次,我们在业务方面非常专注,只做搜索和搜索广告;第三,我们强调创新,我们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是四年前建立的,现在已经开始到了收获季节.我们已经研发出很多世界一流水平的搜索工具,同时这些新产品更加贴近中国用户,和中国用户之间建立了一种很好的信任,这都反映在我们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上.

  《商务周刊》:那么,您认为Google在中国的营销模式是不是代表了国际上最新的模式?

  丹尼尔·阿勒格里:我不知道这能不能成为一种趋势.因为讲到趋势,大家常常会想到6个月甚至两年之后.但我认为Google提供的搜索营销平台是一个非常清晰有效的平台.第一,它的目标非常精准;第二,营销计划可以很快实施,也可以很快停止;第三,可以精准针对你需要的消费者.所以,我想把它称作一个解决方案更加合适.这个解决方案为整个广告业带来了变革.它使得广告商可以从非常微观的领域来分析消费者,并且针对他所需要的消费者推送合适的产品.同时,你只有在消费者点击之后,真正和你的品牌进行互动才支付费用.你知道你在广告商的每一分花费都取得了成效.

浪潮之巅第十五章 成功的转基因(四)


  第一节 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 Nokia)

  第二节 道琼斯的常青树(3M)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联合体(GE)

  3.1 百年扩张,从有线电到无线电

  3.2 从实体经济到金融

  GE 最近的扩张是进入银行和金融领域。在金融风暴前,银行和金融部门对 GE 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其它部门。银行和金融业务看上去和 GE 原有的实体工业无关,GE 此前在金融业也没有什么经验,这样的扩展一般来讲是非常忌讳的。但是,GE 这种非常规的扩张在它特殊情况下却是合理而有根据的。

  GE 的家电产品大多数是同类产品中高端的,比如 GE profile 牌子的电冰箱在档次上,仅仅比奢侈品牌 Sub-Zero 低一点点。它非常贵,是同样大小的日本和韩国高端冰箱的两倍以上。这样贵的东西很多家庭需要分期付款才能购买。因此,GE 为了促销就借钱给信誉好的家庭,而借贷的利率常常高达 15% 到 20% 左右,可以算是高利贷了。而美国很多家庭只要每月付得出月供,常常不去仔细算利息,这就让 GE 赚走了很多钱。这样一个冰箱卖下来,GE 从贷款中得到的利润比冰箱本身还要高。GE 发现这种办法很好,就向美国政府要求开一个银行,就是现在的 GE Money Bank。GE 和美国政府的关系很好(以后还会讲到),因此,美国政府就同意了。(后来,世界最大的百货店沃尔玛和世界最大的建材店 Home Depot 也想这么做,美国政府就没有同意,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有了自己的银行,GE 可以用来提供贷款的现金就一下子多了起来,它便和电器商店 Circuit City(最近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申请破产)和百思买(Best Buy)等商量,为这些电器商店出售的所有大件商品提供贷款。这些电器商店一看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又不用承担风险,于是就都答应了。这样子,GE 就发行了专门在 Circuit City、百思买等电器商店购物的信用卡。由于 GE 做事谨慎,不胡乱贷款,所以它贷出去的钱(在这次金融风暴以前)很少遇到赖帐的。随着 GE 的金融业务的发展,它将信用卡业务扩展到了各种各样的商家,包括品牌服装店 Gap、Ann Taylor 等,百货店 JCPenney,高端家具店伊桑.阿兰(Ethan Allen)和托马斯维尔(Thomasville)等。到现在,在美国除了万事达、维萨、运通和发现(Discover)四种通用的信用卡,其它各个连锁店发行的五花八门的信用卡背后的银行只有一个,便是 GE。同样的道理,GE 在全世界承接各种工程时,对于不能一下子拿出全部合同费用的大公司和政府,它也提供商业贷款,这便产生了 GE 的商业贷款部门。到 2007 年,GE 的金融和银行业带来的利润已经占到 GE 利润的四成。

  当然,随着 GE 的不断开拓出新的业务,它也必须将过时的业务淘汰掉。长期以来,GE 不断地卖掉那些效益不好或者前景不看好的部门。2000 年以来它先后卖掉了塑料、高端材料、财产和风险保险与再保险和欧洲的医疗保险等部门,收回了上百亿美元的现金。这些部门有些再亏损,有些虽然仍然盈利但是 GE 不看好它们的前景(比如塑料部门),因此 GE 在它们还值钱的时候出手卖掉。

  GE 从家电和其它实体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过程看上去很自然,至今也很成功。但是为什么其它公司不能模仿呢?事实是很多公司试图模仿但是都不成功,GE 是至今唯一开办银行的一个大型实体公司。这里面原因有很多。首先,实体公司办银行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在美国办银行本不是一件难事,任何信用记录好的人只要有几百万美元的抵押金就可以申请办银行,这也是美国有八千多家大大小小银行的原因。但是,对于大实体公司,尤其是大到主导了一个行业的公司(比如沃尔玛),美国政府反而对它们办银行非常小心。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造成垄断,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产生不良的金融资本影响经济。GE 和政府的关系很好,它在某种程度上支撑着美国的基础建设、航空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些远不是沃尔玛和 Home Depot 公司可比的。相比之下,沃尔玛虽然是美国最大的私营雇主和全球最大的连锁店,但是由于为富不仁,在民众中和政府眼里形象都很差,办银行这件大事很难获得广泛支持。而 Home Depot 虽然热衷于公益和慈善事业,但是毕竟财力不足,也无法提供大量商业信贷。

  GE 能够办银行的第二个原因是它的信用记录和还贷能力非常好,让所有人放心。到 2007 年底,GE 是美国(可能也是全球)仅有的五个信用评级为 AAA 的公司。这里面有三个是债券保险公司,它们因为为次贷担保损失巨大,已经无法维持 AAA 的评级了,另外的一个是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萨韦公司。AAA 是什么概念呢?这是美国州政府信用的最高级。美国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包括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信用评价不过是 A+ 到 AA。而中国的几大国有银行的评级为 BAA 左右,还达不到 A。GE 的信用是它上百年积累的结果,而一个暴发户式的公司很难有这样好的信贷评级。(注释:GE 和波克夏.哈萨韦的信用终于在 2009 年 3 月被降级成 AA+,至此世界上 AAA 信用的公司全部消失了。但是 AA+ 的信用度依然比美国很多州政府的信用度还好不少,比如加州政府的信用度只有 A+。)

浪潮之巅第十五章 成功的转基因(三)


  第一节 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 Nokia)

  第二节 道琼斯的常青树(3M)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联合体(GE)

  了解 GE 公司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公司是由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创立的,是将电最早介绍和普及到世界上的公司。它现在的英文名字是 General Electronic,GE 是它的简称,一百年前它进入中国时,当时根据字面意思和它经营的产品,将 GE 翻译成通用电气公司。也许是因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家喻户晓了,今天 GE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仍然是生产电灯、电冰箱等家电的公司。但实际上今天的 GE 已经没有多少电气的成分在里面了,如果还用通用电气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今天的 GE 公司,已经有以偏概全的味道了。今天的 GE 是全球最大的联合体,到 2007 年底,它包括六大部门,每个部门如果独立,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这六个部门按 2007 年纯利润排序是
1. 全球基建架构部门(Global Infrastructure),纯利一百零八亿美元
2. GE(企业)金融(GE Finance),六十亿美元。
3. GE (个人)金融(GE Money),四十三亿美元
4. 电视新闻网 NBC 和电影公司环球(Universal),三十一亿美元
5. 医疗保健部门(Health Care),三十一亿美元
6. 工业部门(Industrial),十七亿美元

  其中只有利润最少的工业部门的一个子部门电器(appliance)是唯一和 GE 名称相关的部门,利润倒数第二的医疗保健因为制造医疗仪器和通用电气的名称勉强拉上些关系,剩下的和电器毫无关系。那么 GE 是怎么从一个电器公司发展成全球巨无霸的联合体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 GE 的发展史。

  3.1 百年扩张,从有线电到无线电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于 1890 年创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onic Company)。该公司不仅生产电灯泡,而且经营从发电到铺设电线、再到安装电灯的一条龙服务。由于当时民众不认同电的好处而对电普遍存在畏惧心理,经常破坏电路。爱迪生为了普及电的应用,不得不派人在电线经过的地方巡逻。经过爱迪生的努力,电得以在美国首先普及。因此,GE对于美国整体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功不可没。1892 年,在金融家 J.P.摩根的帮助下,爱迪生通用电气和另外两家公司合并,改名为通用电气。四年后的 1896 年,道琼斯指数出现,GE 是道指最早的十二家公司之一(后来道指发展到三十家)。

  本来最早起步的 GE 在发电和电力供应等工业领域并没什么对手,但是由于爱迪生后期在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他错误地坚持直流输电比交流好,结果让首先进行交流输电的西屋电气公司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交流输电容易变压,在输电过程中能量损耗小。)失去在电力供应市场统治地位的 GE 开始拓展新的业务。这种扩张一百多年不间断,一直持续到今天。

  GE 的第一次扩展是从有线(动力)电到无线电收音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被打得千疮百孔。美国军方(海军)发现无线电很有用,便鼓励GE买下了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意大利人)的无线电公司,GE 把它变成了一个独立上市的子公司 RCA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我们从 GE 经营收音机广播可以看到它今天经营电视网和影视公司的影子。同时,我们可以看到 GE 的经营模式,即让子公司相对独立。

  RCA 在二十世纪美国历史上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它和 GE 一起制定了我们今天用的很多标准,比如各种电缆、信号线和电源插座的接口、收音机和音箱喇叭的电压电阻标准等等。更重要的是,它的 RCA 实验室一度可以和贝尔实验室齐名,有很多大发明,包括很多种电子管、早期的一些雷达和真正实用的电视显像管(CRT),最早的彩电(但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方型的,而是圆形屏幕的)等等。直到七十年代,RCA 几乎是全世界唯一能生产彩电所有部件的公司。

  说到 RCA 的彩电,它还牵扯到一件关乎到中国最高层权力斗争的重大事件—蜗牛事件。文革后期的 1972 年,中国开始考虑上彩电项目。国务院派人到世界各地考察,发现日本需要好几家公司才能把彩电显像管的玻璃壳、荧光粉等部件凑齐,但是到了美国,RCA 一家就能全部搞定。在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中国和 RCA 达成了引进彩电显像管生产线的协议。谁知美国人(RCA 玻璃供应商康宁公司的人)为了表示友好,送给了中国代表团一些漂亮的玻璃蜗牛纪念品。后来被江青当作攻击周恩来的手段,制造了“蜗牛事件”,引进彩电生产线一事也就泡汤了。这件事对中国影响非常大,后来从第三方引进彩电生产线多花了一倍的价钱不算,还让全中国的人晚了好几年才看上彩电。最糟糕的是,中国从此放弃了美国的 NTSC 彩电制式采用了日本的 PAL 制,以至于计算机显示器和彩电的制式不兼容。现在,中国不得不每年多花很多钱来生产全制式的彩电。讲了这么长的故事只是为了说明 GE 的 RCA 曾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

  自从有了 RCA,GE 就有了发电(供电)和家用电器两大业务,它们分别是今天 GE 全球架构和 GE 工业两个部门的雏形。GE 的发电从传统的火力发电扩展到建立核电站,继而又扩展到和整个能源和工业工程相关的行业,包括海上钻井采油,建立大型的工业设备和工程。而 GE 的家电行业,不仅发展成品类齐全的各种电气,包括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等,而且扩展到飞机发动机的工业设备。今天,GE 是全世界的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商,它的发动机被用于波音747,767,空中客车很多系列以及美国新一代主力战斗机F35。在这个大部门里家电的地位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这个部门的名称都改成了 GE 工业。

  由于收音机广播需要制作节目,GE,RCA 和它的老对手西屋电气于 1926 年共同创办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很快,GE 的 RCA 和 NBC 就控制了整个美国的无线电广播市场。虽然在反垄断的约束下,NBC 不得不分出一半成立了一家新的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ABC(现在是迪斯尼的子公司),但它至今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通过 NBC,GE 不仅赚足了电视广告的钱,而且在娱乐业占了一席之地,后来又收购了环球电影公司,进入了电影行业。

  GE 的这几次扩张都比较成功。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它们都是在自己已有业务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展开地,整个转变过程比较自然。其次,GE 进入的都是一些全新的或者刚刚起步的领域。在二十世纪初,无线电收音机还属于高科技领域,而广播市场也才刚刚起步。二战后,电视机尤其是彩电则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而电视网络在美国发展也是方兴未艾。GE 很少进入一个已经成熟而且竞争对手很多的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司,GE 的创新已经不能仅仅是一两个产品的创新,而必须每次创出一个新的行业。从发电和电灯,到无线电和收音机,再到电视网和彩电,每一次 GE 都创出了一个新的行业。

  当然,GE 的扩张也有不少失败的,但是它能很聪明地及时将不可能成功的业务终止掉,不至于陷得太深。GE“著名”失败的例子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计算机领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很多公司都力争在新兴的计算机工业中占领一席之地。GE 靠着 RCA 强大的研究中心,也挤进了计算机领域。在六十年代,美国计算机工业界的格局是一大七小,大的是 IBM,GE 是七个小的之一。在计算机界,人们将这一大七小戏称为白雪公主(IBM)和七个矮人。GE 当然不愿意做矮人,八十年代它看到和 IBM 竞争无望,便将它的计算机部门卖给了 Honeywell 公司。(八十年代在清华和北大计算中心使用过计算机的读者应该使用过 Honeywell 的计算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一项新的医疗成像技术核磁共振(MRI)在临床诊断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GE 便抢先投入巨资开发核磁共振机,并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GE 后来又收购了一家技术领先的核磁共振公司,加强了它在这方面的领先地位。大医院放射科的专家都知道,GE 的核磁共振机才是真正高端的设备,而西门子和安捷伦(原来的惠普)相比就要低一个档次,而日本的品牌可能又要再低一个档次。如今 GE 的医疗仪器部门已经发展成它的六大部门之一。

不甘寂寞 Intel欲推超薄概念笔记本


  Intel市场部主管Erik Reid近日在一次与CNET的访谈中介绍了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笔记本领域的新产品规划。访谈内容涉及了CULV处理器、Intel的超薄概念以及即将上市的Nehalem架构移动处理器。对Intel来说,在Nehalem架构移动处理器产品上市之前,超薄概念的产品是他们在未来几个月内移动产品领域的重点项目。

  “CULV处理器产品具备更好的省电性能,其TDP功耗极低。因此它们在目前的笔记本市场上商机巨大。”

  TDP代表处理器的功耗上限。目前Macbook Air笔记本中使用的Intel 超低电压处理器的TDP值是只有Intel主流移动处理器35W的一半左右。而部分CULV产品的耗电量可能只比功耗只有2.5W左右的Atom处理器多几瓦。

  除了耗电性外,消费者通常还会对笔记本的外观形状比较敏感。“高度轻薄化设计对过去的笔记本产品来说是难以做到的,而我们则有信心引领厂家推动一场高度轻薄化设计的革命。”

  价格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因素。“价格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看看现在的MacBook Air,如果它能推出多种价格档次的型号那么就很完美了。”

  轻薄概念主导下的首款处理器产品将与目前的SU3500处理器类似。不过据Intel透露这款新产品不一定基于酷睿2架构,酷睿2是Intel目前移动处理器的主流架构。Intel没有透露这款新产品将具体采用哪一种架构。

  尺寸方面,Reid认为基于轻薄概念的笔记本会以13.3寸为主流尺寸,不过部分产品可能在尺寸上面有所增减,有些产品还可能会使用11.6寸的设计。

  至于新的超薄概念笔记本会不会与现有的上网本互相倾轧,Reid称“这两种产品相互干涉的可能性很小。CULV产品是一种全功能的电脑,不过在价格上两种产品可能会出现重合的现象。比如一些高端的上网本产品价格就可能会与超薄笔记本近似。”

  “对尺寸超过10.2寸的产品,通常我们不把它划入上网本之列,”Calder说。“如果我们能帮助用户分清上网本和轻薄笔记本的差别,那么用户在使用这两种产品的时候就可以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按Reid的说法,上网本只能作为补充笔记本的一种随身设备使用,很少有人购买上网本作为主要的事务处理设备。

  首款Nehalem架构移动处理器产品将是Clarksfield

  访谈中Intel也提起了他们即将上市的Nehalem架构移动处理器产品。“移动设备在计算机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将悦来越大。而使用Nehalem架构移动处理器,你将能获得与台式机近似的性能水平。”

  Nehalem架构移动处理器的首发产品将具备四核设计。“我们下半年就将推出Clarksfield处理器,这是一款Nehalem架构的四核产品,产品面向游戏、多媒体及工作站用户。”

  这款Clarksfield处理器将与桌面型Core i7处理器具备同样的性能水准,它内部同样将集成内存控制器,而且也支持能动态改变处理器频率的Turbo Boost技术。

  这款处理器的TDP功耗将控制在45W之内,与现有酷睿2移动处理器的功耗处在同一个水平。

  Clarksfield推出之后,到2010年,Intel还将推出Calpella笔记本平台。在这个新平台中,处理器将在封装内部首次集成GPU,而处理器的CPU核心部分将使用32nm制程技术制作,而GPU部分则仍采用现有的45nm制程工艺。

  “这种集成GPU的新处理器产品非常优秀,它能极大地节省笔记本的电能消耗。”Reid说。

微软免费杀毒软件Morro开始测试 征求定名


  去年微软曾宣布Windows Live OneCare的订制将截止于2009年6月30日,并会为广大Windows用户提供一款免费的安全产品,代号为Morro,近日Morro已经开始了内部Alpha测试。

  Morro基于微软印度开发的Forefront技术,在微软近日发放的一份调查问卷中透露了Morro的更多信息,首先是对Morro的官方描述:

  微软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PC安全产品,它将免费提供给Windows授权用户,这一新产品:提供高效杀毒、屏蔽间谍软件和其他恶意软件功能;快捷、强大,在对系统性能影响最低的情况下提供持久保护;可以从微软直接快速下载安装,无需订阅即可获得自动升级。

  除了一些常规性问题,微软还在调查问卷中征求了用户对该产品正式名称的意见,并提供了以下四个供选择: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Microsoft Antivirus Plus、Microsoft Personal Security、Microsoft Security Fundamentals,你认为哪个名称更适合这款免费的Windows杀毒软件呢?或者这些都不入你的法眼?

  OneCare不兼容Windows 7这已是众所周之,安装Windows 7前需要卸载OneCare,而Morro的系统兼容性则很完善,不仅支持Windows 7还兼容Windows XP和Vista。据悉,Morro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2009-05-05

马歇尔计划


  1947年5月5日,国务卿George C. Marshall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其内容即后来马歇尔计划的主旨。战争蹂躏过的欧洲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冷的冬天。欧洲国家没有可以换取硬通货的东西,大多数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府不愿采纳正统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严苛建议。出于人道主义目的,同时也为了消除共产主义向西方传播的潜在危险,必须有所行动。

应当注意的是马歇尔计划同时令美国经济受益。(援助的)资金必须用于购买美国的商品并经由美国商人的船只运过大西洋。但该计划饶有成效。到1953年美国投入了130亿美圆,欧洲经济得到了恢复。而且这个计划将西德包括在内,使之回到了欧洲集团(援助是完全经济的,直至朝鲜战争结束都没有包含军事援助)。

除了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以外,马歇尔计划还导致了“舒曼计划”,“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煤铁共同体”和“共同市场”的产生,并使欧洲走向日后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在很多方面,马歇尔计划满足了对我们国家慷慨和理想的对外政策的期望,也满足了对实力政策的要求。这一计划使饥饿的人得到食物,无家的人得到庇护,同时遏制了共产主义的扩散,让欧洲经济重新独立。

  阅读参考:John Gimbel《马歇尔计划的缘起》(1976);Imanuel Wexler《重温马歇尔计划》(1983);Michael Hogan《马歇尔计划》(1987)。

  马歇尔计划

我无须告诉各位当今世界情势如何严峻,对所有有识之士这都显而易见。我想困难之一是问题如此复杂,当这些复杂的事实通过报纸广播呈现在大众面前时,普通人几乎无法对此作出明确的评价。而且,我们国家的人民远离地球上的是非之地,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地区的窘境和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对此作出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我们促进世界和平的努力和这些反应给他们的政府带来的影响。

在考虑欧洲恢复的需要时,对生命的有形损失,对城市、工厂、矿山和铁路的有形毁损都作出了恰当的评估。但是这些可见的损失都不如整个欧洲经济体系的毁坏严重,这一点近几个月来日渐明显。过去十年的情况十分异常,对维持战备的狂热将国家经济的一切方面卷入其中,机械失修或弃之不用。在纳粹的独裁和破坏性统治下,一切可能的企业都加入德国的战争机器中。固有的商业关系、私人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海运公司因首都沦陷和国有化被吸收或干脆被摧毁。许多国家的本土货币信用严重动摇。战争期间欧洲经济结构完全崩溃。战争结束两年了德国和奥地利还没有达成和平协议,恢复异常迟缓。不过即使有了迅速解决困难的办法,要使欧洲经济结构的复员,所需的时间也显然要比预想的更长,要付出的努力也比预想的更大。

这件事情的某些方面严肃而又意味深长。农民一直都是生产粮食,向城市居民换取其它生活必需品。这种分工是现代文明的基础。现在这个基础几近崩塌。城镇居民无法生产出足够的东西与农民交换。原材料和燃料短缺,机器设备不足或不能再用。农场主或农民在市场上买不到需要的东西。对农民而言农产品换来的钱却花不掉,这就不再是有利的交易。因此他会将大片土地用来放牧,不再种庄稼。无论衣服和其它日常生活用品怎样短缺,他会将更多粮食存仓,为自己和家庭提供充分的食物。同时城市里的人却缺少食物和燃料。政府被迫用外汇和信用从国外弄到这些必须品。这样做消耗了重建所急需的资金,并且会迅速形成对全世界的不利之势。现代劳动分工体制将面临崩溃危险,而一切商品交换都建立在这个分工基础上。

问题在于未来三四年中欧洲对外国食品和其它基本产品--主要来自美国--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其目前的支付能力,欧洲必须得到有力的援助,以面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严峻情势。(?)

补救的途径在于打破恶性循环,恢复欧洲人民对未来本国经济和整体欧洲经济的信心。广大范围内的制造商和农场主必须能够而且愿意以其产品换取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不容质疑。(?)

整个世界士气低落,人民的绝望可能会引发骚乱,这些对美国经济的重要影响显而易见。美国尽其所能来帮助世界经济回复健康是理所当然,没有这种健康的经济就没有政治稳定和确定的和平。我们制定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意识形态,而是针对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政策的目的是使世界经济恢复运转,以使自由制度存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得以产生。我相信这种援助不应是分散的,否则将导致危机。美国政府将要给予的任何援助都是要提供一种彻底的治愈而不是缓解症状。我肯定任何愿意促进恢复工作的政府都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任何意图阻止他国恢复的政府都得不到我们的帮助。此外,政府、政党和团体若要企图使人类遭受永久苦难,而从中得到政治的或其它方面的好处,都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现在很显然,在美国政府采取进一步的举措缓解当前情势,使欧洲开始恢复之前,欧洲国家间必须就目前情况的要求和各国发挥的作用达成一定的协议,使美国采取的任何措施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由美国单方面拟订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既不合适也不会有效。这是欧洲人民的事。我认为欧洲必须发挥主动性。而美国的角色是为欧洲计划的起草提供友好的帮助,这在当前是切实可行的。这应该是个联合计划,即便不是全体欧洲国家通过,也应为多数国家赞同。

就美国方面而言,任何成功措施的重要部分在于美国人民对问题特性和所采取的措施的理解。不应存在政治感情和偏见。如果我们的人民能够有远见和意愿去面对历史明确加诸我们的巨大责任,那么我所提到的困难就能够而且一定会被克服。

谷歌赢得海冷式数据中心专利


  本文为 TechRepublic姐妹网站ZDNet的Larry Dignan的客座文章。你可以在其博客Between the Lines跟踪他的近况,或者订阅RSS。

  谷歌靠海浪发电、用海水制冷的海冷式数据中心已经获得美国专利。

  SEO by the Sea首先提到专利颁布的消息。如前所述, 海冷式数据中心的创意非常新颖,意义非凡。对谷歌而言,由于没有房地产成本和税费开销,这些海冷式数据中心会成为一个福音。

  这些离岸的数据中心将安置在距岸边有3-7英里远的海里,漂浮在50 - 70米深的水上。

  据摘要所述,谷歌被授予如下专利(7,525,207):

  包含一个浮动的平台化安装的计算机数据中心的系统。数据中心由多个计算单元、一台与多个计算单元进行电气连接的海水发电机,以及一到多个为多个计算单元提供制冷的海水冷却单元组成。

  发明者为Jimmy Clidaras, David Stiver以及William Hamburgen。

  总的想法是让计算能力更加接近用户。更大的问题是谷歌是否会实际部署这些数据中心驳船。Rich Miller在数据中心知识中写道:

  谷歌是否有意去实际建造这些浮动式的数据中心?许多数据中心社区对此概念深表怀疑,并发现很难相信谷歌会继续跟进那样的项目。

  那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先例: 2003年12月,谷歌申请了集装箱内便携式数据中心的专利,2007年10月获授予。在上个月的高效数据中心峰会上,我们了解到,谷歌的部署第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时间是在2005年秋天,比提交专利申请的时间提早了2年。

  嗯.....

中国科大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日前,该校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

  据介绍,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着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量子通信理论进行实用化的研究,但因实验器件的不完美性和缺乏真正的单光子源,量子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 速率随着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量子通信系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内,不具备应用价值。

  2003年,韩国、中国、加拿大等国学者提出了诱骗态量子密码理论方案,彻底解决了真实系统和现有技术条件下,量子通信的安全速率随距离增加而严重下降的问题。2006年夏,中国潘建伟小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欧洲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各自独立实现了诱骗态方案,同时实现了超过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实验,其中,潘建伟小组最近完成的实验又将绝对安全通信距离延长到200公里。

此后,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陈增兵、彭承志等人组成的团队针对量子通信实用化展开了攻关研究,研制成功量子电话样机,并在商业光纤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了可自由扩充的光量子电话网,节点间距达到20公里,实现了“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和3方对讲机功能,真正实现了“电话一拨即通、语音实时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电话。该成果已于今年4月发表在国际光学领域著名期刊《光学快递》上,并立即被美国《科学》杂志以“量子电话呼叫”为题进行了报道。

据悉,光量子电话网的建成,是中国科学家继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之后,在实用化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20个不同定义 让你充分了解云计算


  Markus Klems

  云计算是一个囊括了开发,负载平衡,商业模式,以及架构的时髦词,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Software 10.0),或者简单地讲,云计算就是以 Internet 为中心的软件。

  Reuven Cohen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 Web 的服务,目的是让用户只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投资。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

  Jeff Kaplan

云计算这个词将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将炙手可热,人们会依此实现虚拟化并重造 IT 应用,创造出基于服务的业务模式。

  Douglas Gourlay

  云计算指的是一个大的宏图,基本上说,就是让用户透过 Internet 访问技术服务,现在,我每次登陆 Facebook 或搜索航班,事实上都是在使用云计算。

  Praising Gaw

  云计算就是新的 Web2.0,一种既有技术上的市场绽放。就象以前人们在自己的网站上放一点 ajax 就宣称自己是 Web2.0 一样,云计算是一个新的流行词。

  积极的一面是,Web2.0 最终抓住了主流眼球,同样,云计算概念最终也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最终爆发出各种各样的概念,托管服务,ASP,网格计算,软件作为服务,平台作为服务,任何东西作为服务。

  Damon Edwards

  云计算还有很多令人费解的东西,然而不必如此复杂,只有三种服务是基于“云”的,SaaS,PaaS 和云计算平台。

  Brian de Haaff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SaaS 是云计算的一种,然而行业内的人必须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说,云计算就是SaaS的升华。

  Ben Kepes

  云模式的初衷是让硬件层的消费象按需计算,按所需存储空间那样进行,而为了让云模式带来更多力量,我们需要在整个应用架构中,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实现配制,部署,服务。

Kirill Sheynkman

  我曾经和客户这样比喻云计算,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比作“云厨”,我是一家的厨师,负责一家人的饭食,如果我的孩子想吃意大利食物,我就或做或订意大利饭给他,这些东西可能每天都变。拿我们的 Data Center 3.0 来说,你可以决定你的应用程序是在本地运行,还是在别的其它数据中心运行,如果发现资源不够,你也可以中途改变主意。事实上,基于自动化管理,你可以实时改变。

  Omar Sultan

  云计算就是为一些需要动态改变的需要访问资源与服务。应用和服务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云就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资源。

  Kevin Hartig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是虚拟化的;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Jan Pritzker

  云计算是用户友好的网格计算。

  Trevor Doerksen

  云计算的意思是,外包的,用多少买多少的,各取所需的,一些来自 Internet 的东西。Thorsten von Eicken要想讨论围绕着云计算这个概念的问题,我们需要在一个历史背景中进行,看看云计算的先驱者,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会给我们一些指引,以避免同样的问题。

  Paul Wallis

  关于云计算的分布,我们可以借用金字塔模型。处于顶端的是那些只需要用户关心这是什么的一些应用,如 Gmail, Hotmail, Quicken Online等等。

  处于中间的是一些服务,你拥有逐渐增强的灵活性与可控制性,但仍受一些限制,Google App Engine, Heroku, Mosso, Engine Yard, Joyent or force.com (SalesForce platform) 一类的应用算这一类别。处于底端的是一些诸如 Amazon EC2, GoGrid, RightScale 和 Linode 一类的架构。

Michael Sheehan

  Web 与博客世界繁荣让人相信,任何应用都可以走向 Web 化,事实上,有些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不可以。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以及一大堆问题会阻止多数公司将他们的核心业务放到“云”中,如果那样,出现问题的成本将非常高。Amazon 是云计算的领先者,但即使是 Amazon 也遇到很多问题,云计算还需要不断完善,它需要走的路可能比多数人估计的都要长。

  Don Dodge

  现在的高速网络,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快但并不贵的服务器和存储让工程师将越来越多的计算能力集中到数据中心,10年前,研究者们创造了网格计算的概念,而云计算将更强大。

  Aaron Ricadela

  当我们向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提供虚拟技术的时候,我们希望虚拟或隐藏的是其复杂性。绝大多数人希望同应用或服务,而不是软件打交道。对于云计算,我们希望软件本身被虚拟或躲藏在系统或专业人员的背后,或者说“云”的背后。技术的发展也应了这句古话,总是螺旋上升的。早期的大型机时代,大型机集中了所有计算;而到了PC时代,计算能力则分布在每一台PC上;即将进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之后,计算能力又将走向集中。分布式计算的PC时代,创造了微软;集中式计算的“云时代”,创造了谷歌。

  与谷歌试图将所有计算和应用搬到“云”里不同,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平衡理念:“云” 和终端都将承担一部分计算和应用。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基础是:虽然“云计算”时代,由摩尔定律及WINTEL架构所决定的平衡正在打破,但一个由硬件、带宽、内容构成的新平衡正在形成:终端性能、带宽的发展,永远也赶不上内容的增长速度,三者总是维持一个动态的最佳平衡。

  Irving Wladawsky Berger

  在我看来,云计算就是将以前那些需要大量软硬件投资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以基于 Web 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帕金森定律


  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教授


  ”工作膨胀,直至占尽所有时间”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事实,正如一句俗话所反映的那样:“最忙的人最有闲”。因此,一个悠闲的老太太能花一整天的时间给住在别处的侄女写明信片、寄明信片。她会花一个钟头挑选明信片,又一个钟头找到老花镜,接下来,花半个钟头确认地址,一个小时又一刻钟写贺词,最后,再用二十分钟决定出门去隔壁街上的邮筒的时候要不要带伞。就这样, 一件对于一个忙碌的人来说只需要花3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却可以让另一个人疑惑、焦虑和忙活一整天而精疲力竭。

  假定工作(尤其是文书工作)在时间要求上有足够的弹性,那么显而易见,工作量与分配的工作人员数量之间只有很微弱的联系。没有活干并不能一定意味着清闲。没有工作也不一定无所事事。事情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随着可用时间的增加成正比例膨胀。这个事实早就为人所知,但是人们较少注意到它的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客们和纳税人们已经相信(偶尔也有人怀疑),公务员的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他们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要做。有些愤青质疑这种观点,他们以为行政机构的膨胀肯定养了不少吃闲饭的,或者使他们的工作越来越清闲。然而不管是相信还是怀疑,他们似乎犯了同样的错误。事实上,公务员的数量跟工作量根本没有联系。这些雇员的人数的增加遵循的是帕金森定律,而且不管工作量是增,是减,还是无,情况几乎一概如此。帕金森定律之所以如此有价值在于它是对控制人数增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定律。

  这个新发现的定律的可靠性必须得到统计学证据的支持,接下来会谈到这些。普通读者更感兴趣的在于如何对这个普遍趋势背后对各个因素进行解释,对此,该定律给出了界定。忽略一些技术细节(它们不计其数),我们可以看到起初的两个原动力。在当前语境下,它们能够用两个几乎是不正自明的论断来表述:(1)“官员希望增加下属,而不是政敌”以及(2)“官员之间相互服务。”

  为理解因素一,我们不妨想象一个公务员(记为A),发现自己过度操劳了。至于这种“过度操劳”是真的还是假的的无关紧要,不过我们也顺便会注意到,A的这种感觉(或者幻觉)很可能源于他自己的精力的下降:这很正常,人到中年了嘛。为应对这种亦真亦假的“过度操劳”,一般来说,他有三种选择:(1)辞职;(2)跟另一个同事(记为B)平分工作;(3)增加两个下属(记为C和D)协助自己。然而有史以来几乎没有哪个A选了(1)或者(2)。如果选了辞职,他将丢掉退休金。如果选择任命B,B将在等级关系中与他处于同一水平,这只会给自己引来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W哪天退休了(早晚有这么一天),谁来接班?所以,A更愿意增加两个下属C和D。他们将会巩固A的地位,同时,通过把自己的工作分给两部分,分别给C和D,他也将得到好处:因为他是唯一能综合二者工作的人。在这一点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C和D实际上是,而且向来如是,形影不离缺一不可。不可能单独任命C。为什么?因为如果只有C一个人的话,他将会分担A的工作,那么他就会扮演跟之前B很类似的角色,而B已经被否决过了;如果C又是A的唯一的可能接班人,那么这种角色会更加突出。因此下属必定不止一个,同时因为担心其它人得到晋升而表现得都规规矩矩。当轮到C抱怨过度操劳的时候(他肯定会的),A将,与C不谋而合,建议他增加两个助手帮助C。但是,为避免内耗,他也很快会建议增加两个助手协助D。随着E,F,G和H的加入,A的升迁几乎确凿无疑。

  现在,七个公务员在做着之前一个人的工作。在这里,因素二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这七个人互相制造了如此多的工作,结果他们都很繁忙,而且实际上,A比以前更繁忙了。他可能都来不及一一看过每个人送上来的文件。E发现新来的文件其实属于F管辖,F留了一个回复样稿给C,C做了大量修改之后交给D商榷,D又安排G来处理。但是G恰巧在这个时候要请假要离开,于是把文件交给H,H做了个备忘录,经D签字之后又回给了C,C对样稿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而后将新版本呈递给A。

  A在干什么?他有充分的理由解释经他签字的文件其实并未读过,因为他还有许多其它的事情需要思考。现在他知道明年他将接W的班,他需要决定选C还是D接他的位子。他必须同意G的请假,尽管他并没有完全的权力决定这个事情。他也在担心H是否更需要请假,因为健康方面的原因。H最近看起来挺虚弱的——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家庭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考虑F因为参加会议而涨工资的事情以及E想转到养老金部门申请。A也听说了D跟已婚的打字员闹的绯闻以及G和F最近不搭腔了——好像没人知道为什么。所以A可能也愿意的C送来文件签了字,而且的确就那么干了。尽管他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或者是他的同僚们自己相互制造的,或者是他们为他制造的,但归根结蒂都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本身制造的。但是A是一个尽责的人,在上述问题面前,他不想放弃他的责任。他认真的通读了样稿,删除了C和H添加的不相干的段落,并且使样稿恢复到F一开始喜欢的那个样子(F挺能干,但是太爱争辩了)。A改正了他们的语言——这些年轻人每一个能写的没有语病的——并最终得到了一份样稿;同样的样稿他自己也能写出来,哪怕从C到H的公务员们都没出生。更多的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得到了一样的结果。没有哪个在闲着。大家都很努力。直到很晚A才下班回家。在逐渐升起的夜幕中,最后一盏办公室灯的熄灭标志这一天行政事务操劳的结束。作为最后一个离开的人的一个,驼背苦笑的A反省到:晚下班,如同白发,都是成功的代价。

  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帕金森定律:进步的追求,伦敦,约翰·莫瑞出版公司 (1958)

盖茨接班人称微软将大力推进网络战略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周五在参加科技行业午餐会时表示,微软将大力推进网络战略.

  奥兹指出:“外界可以批评(微软的)许多地方,但如果看看我们的产品会发现,原来以PC、服务器为中心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表示,微软推出的许 多网络产品可以证明这一点,包括今年推出的主机版本的Exchange电子邮件服务以及即将推出的广告模式网络版Office.2006年10 月,当时担任微软CTO的奥兹曾撰文表示,广告模式的服务和软件对于微软的业务是最根本的挑战.

  奥兹在午餐会上还表示,报纸等行业也在面临面临挑战.以下是他的基本观点:

  - 报纸的未来.奥兹指出:“任何可以通过数字化传递的产品都将有新的商业模式,看看新闻业正在发生何种变化.我不太确定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但旧的商业模式确实在受到冲击……现在还不清楚,在某些特定的行业中,新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带来象旧商业模式一样的营收和利润,是否成为商业模式关键取决于商业而不是规模.如果我们关注新闻业,我们将不得不找出拯救该行业的方法.”

  - 微软的新业务.奥兹提到了两项新业务,尽管他没有提及细节,但他透露微软已在健康和教育领域投资,此外他还称在“能源领域也有所涉及”.

  - 上网本.虽然上网本影响到了微软操作系统的销售收入,但奥兹却仍保持乐观,他表示:“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机遇,这个领域可能存在从未出现过的销售收入,上网本为本来已经萎缩的PC市场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提供了发展机会.”

  - 科技领域的下一个机会.奥兹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由三块屏幕和一片'云'组成的世界.”“媒体和娱乐将通过互相关联的产品传递给我们,这些产品包括手机、PC和电视”.奥兹此处所称的“云”指的是云计算.

LimeWire致信国会 阐述P2P安全性


  针对文件共享和P2P软件的重开调查,LimeWire总裁Mark Gorton当地时间周五致信国会,阐述了P2P的原理和安全计划.美国众议院曾将数据破坏归咎于P2P文件共享技术.

  LimeWire提供的信件资料中显示,P2P共享文件不会造成新旧文件无法同步和泄露数据问题,以LimeWire 5为例,任何文件都需要有用户的明确许可,并且共享的数据也无法被破坏.

  另一国会小组委员会--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的小组委员会正在计划就P2P技术举行听证会,内容是有关于递交审议《P2P用户知情法》有关草案,将在听证会上作证的组织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商业软件联盟,民主与技术中心,电子隐私信息中心,分布式计算行业协会, Tiversa和进步与自由基金会.

美国再次指责中国打击盗版不力


  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4月30日公布《2009年特别301报告》,对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评头论足,中国连续第五年被列入“优先观察名单”.

  今年共有12个国家被列入这一名单:中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巴基斯坦、泰国和委内瑞拉.

  USTR指责说,虽然中俄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上有些进步,但成绩不佳.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五年被列入“优先观察名单”.被列入名单的国家不会受到美国的制裁.

  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引述新闻报道说,有中国官员认为当前经济危机来袭,许多人失业,在执行保护知识产权时可以宽松一点.他说:“我对这项报道感到特别不愉快.中国应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而不是放松.”

  USTR在40页报告中用了3页的篇幅谈及中国问题,决定继续保持对中国的压力,除列入“优先观察名单”外,并继续置于“306条款”监管.报告说,美国对中国互联网盗版的增加感到关切,特别把百度列为网上盗版的代表.报告指责说,中国50%到75%的非法音乐下载,与百度网站有关.报告也提到阿里巴巴和淘宝等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称这些网站向客户提供侵权产品.

Verizon向宽带用户提供免费Wi-Fi服务


  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将为宽带用户提供免费的WiFi漫游服务.

  据报道,Verizon将与Boingo公司合作.Verizon旗下所有DSL与FiOS宽带的用户都可以免费使用WiFi漫游服务. Boingo是一家WiFi创业公司,通过与150家WiFi网络运营商合作,已经在全球90个国家拥有超过10万个热点,这让Boingo的用户可以在 任意国家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

  由于Verizon网络中的黑莓Storm手机不带WiFi功能,因此黑莓用户将无法享受到此服务.

  自2007年起,另外一家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开始向宽带用户提供免费WiFi服务,该公司于2008年10月向iPhone用户开放了此服务.

隐藏在Windows的28个秘密武器


  Windows XP现在大家都在用了,不过,隐藏在它其中的秘密武器可不是人人都找得到,下面就让我带大家来寻找Win XP中的28个秘密武器。

  1、免费的系统教程(system32文件夹下)

  安装完windows xp后很想马上学习并体验一下它的魅力吗?我们无需再东奔西走去找烦人的文字教材。只要选择“开始”→“漫游windows xp”,就会出现界面,它将引导我们游历windows xp的新功能。

  小提示:windows xp中自带的教程非常形象,是图形界面的,而且制作得相当精美,微软的权威性可想而知。如果你的“开始”菜单上没有“漫游windows xp”项目,则可以运行c:windowssystem32tourstart.exe进入。

  2、辅助功能向导——Accwiz(system32文件夹下)

  我们知道,微软在windows中为残疾人士提供了辅助功能,使他们也能xx作计算机。该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视觉、听力和行动来配置我们的windows,使残疾人士能根据自身情况更好地使用windows。

  3、字符映射表——Charmap(system32文件夹)

  是不是觉得word的“插入符号”功能非常方便?我们在其他windows程序中也常常要插入一些特殊符号,而一个个地找又麻烦,这时可使用“字符映射表”程序帮忙。通过“字符映射表”可查看选定字体中有哪些字符,选中后单击“选定”和“复制”按钮,即可把选定字符复制到windows剪贴板中,供字处理软件粘贴使用。

  小提示:用它来复制特殊字体中的特殊符号特别有用。

  4、仓颉拼音输入法——Cintsetp(system32imecintlgnt文件夹下)

  微软新仓颉输入法98b的安装程序,微软把它放在简体中文版windows xp中,但埋藏得较深。不过它很有用,安装后就会在windows中新增一个“中文(台湾)”的仓颉输入法,利用它可以在简体中文windows xp上通过输入繁体汉字。这对于从中国港澳台地区至内地工作的人提供了方便。

  5、磁盘清理大师——Cleanmgr(system32文件夹下)

  尽管现在的硬盘越来越大,但它总有容量的限制。在你不经意地安装这个或那个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硬盘空间已频频告急而影响了正常windows程序的执行。不要急,请打开此程序,它会自动地释放出一部分硬盘空间,并会智能化地进行删除xx作,保证你的系统万无一失。这比从资源管理器中删除要安全多了。

  6、剪贴板查看器——Clipbrd(system32文件夹下)

  windows剪贴板为我们在各个windows程序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桥梁。但这部分数据一般情况下无法看到。不过,使用剪贴板查看器就可看到当前剪贴板中的“新大陆”。windows xp中的剪贴板查看器程序较原先windows 9x/me的旧版本多出了共享功能,通过设置权限允许其他网上用户将该剪贴板装入使用。

  7、控制面板启动器——Control.exe(system32文件夹下)

  控制面板是window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设置都通过他完成。而双击这个文件就是最快打开系统控制面板的方法,可省去从“开始”菜单上层层点击的麻烦。

  8、Windows xp的诊断医生——Drwtsn32(system32文件夹下)

  drwtsn32是一个程序错误调试器。drwatson程序会获得并记录运行windows的计算机上的程序错误的信息。只要检测到错误,就会创建一个文本文件(drwtsn32.log),提供错误原因的详细说明,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性操作,在与microsoft技术支持联系并请求帮助时, drwatson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9、DVD播放器——Dvdplay(system32文件夹下)

  随着dvd驱动器和dvd光盘价格的下降,在普通家庭电脑上配置一个dvd播放器已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要播放dvd需要播放器的支持,windows xp提供了一个“免费”的dvd播放器,有了它我们可以省去一笔购买第三方dvd播放软件的费用。

  10、自解压文件制作工具——Iexpress(system32文件夹下)

  用过压缩软件的读者一定对自解压文件不陌生,自解压文件可在没有相应解压缩程序的情况下直接将压缩包文件解压缩到相应的文件夹下,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利用iexpress可制作两种自解压文件,一种是标准自解压文件(standard self-extractor),另一种是安装程序式自解压文件(self-extractor for software installation),这样我们在发布程序时就方便多了。另外大家要注意,尽管使用iexpress的运行界面是英文的,但利用它生成的自解压文件却是中文的,省去了繁琐的本地化工作。

  11、文件转移向导——Migwiz(system32usmt文件夹下)

  windows系统的易用性总是和不稳定性共存的,因此在系统健康之时把当前设置保存下来,供系统崩溃后重新安装时使用是个不错的主意。微软已把这个工具集成到“文件和设置转移向导”程序上。通过它,我们就可以实现系统状态的备份与恢复。

  12、系统配置程序——Msconfig(windowspchealthhelpctrbinaries文件夹下)

  和windows中的系统配置程序一样,通过这个程序,我们可对系统的一般、system.ini、win.ini、boot.ini、服务和启动项目进行修改。

  小提示:用它来去除系统自启动程序特别有效。

  13、备份工具——Ntbackup(system32文件夹下)

  数据是计算机中最为宝贵的资料,因此经常备份你的资料也应该成为一个好习惯。现在许多人都寻求第三方的备份工具,其实大可不必。使用windows xp中内置的备份工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资料进行备份,而且由于你使用的是微软产品,所以根本不存在兼容性问题。

  14、ODBC数据源管理器——Odbcad32(system32文件夹下)

  在windows中访问odbc数据源必须要有其驱动程序,该工具可以查看在windows中已安装的驱动程序及相关信息。

  15、IP地址侦测器——Nslookup(system32文件夹下)

  在联入互联网的每台电脑都有一个ip地址,同样,每个网站也有它的ip地址,而且是唯一的。通过这个ip侦测工具ping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它们的真正ip地址。如笔者要想知http://www.***.com的ip地址,...s窗口下输入pinghttp://www.***.com即可看到。

  16、屏幕键盘——Osk(system32文件夹下)

  屏幕键盘是一种实用工具,它在屏幕上显示虚拟键盘,允许那些有移动障碍的用户用指针设备或游戏杆输入数据。屏幕键盘旨在为存在移动障碍的用户提供最低级别的功能。这对于不知道如何键入的用户也很有用。它还可以用于最基本的cai键盘教学。

  17、对象包装程序——Packager(system32文件夹下)

  通过对象包装程序我们可以打开一个文件,并引入其中的图标,将它们插入到一般windows程序中使用,可用于制作计算机类教学课件或文档。

  18、注册表编辑器增强版——Regedit32(system32文件夹下)

  注册表编辑器是用来更改系统注册表设置的高级工具。注册表中包含了有关计算机如何运行的信息。在windows xp中有一个名为regedit的程序,可编辑注册表,但此程序却是它的增强版本,除可编辑注册表外,还可设置权限、清除重复项、删除已被卸载或删除的程序项等高级xx作。

  19、Activex注册和反注册工具——Regsvr32

  使用过activex的人都知道,activex不注册是不能够被系统识别和使用的,一般安装程序都会自动地把它所使用的activex控件注册,但如果你拿到的一个控件需要手动注册怎么办呢?如果修改注册表那就太麻烦了,在windows的system文件夹下有一个regsvr32.exe的程序,它就是windows自带的activex注册和反注册工具。它的用法为:

  “regsvr32 [/s] [/n] [/i(:cmdline)] dllname”。其中dllname为activex控件文件名,建议在安装前拷贝到system文件夹下。

  参数有如下意义:
  /u——反注册控件

  /s——不管注册成功与否,均不显示提示框

  /c——控制台输出

  /i——跳过控件的选项进行安装(与注册不同)

  /n——不注册控件,此选项必须与/i选项一起使用

  如笔者要注册一amovie.ocx控件,则打入regsvr32 amovie.ocx即可,要反注册它时只需使用regsvr32 /u amovie.ocx就行了

  20、动态链接库函数启动器——Rundll32

  在windows中使用了许多动态链接库,这样就使得所有windows程序都可共享这些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一般情况下,许多应用程序都通过windows api来xx作这些函数,但归根结底是通过windows文件夹下的rundll32.exe程序来启动相应的函数。它的用法是: “rundll32.exe动态链接库名,函数名,参数名”。如笔者需要实现一键关机,则在桌面上建立一快捷方式,命令行为“rundll32.exe user.exe,exitwindows”,并设置其快捷键为f4即可。再如,笔者要打开控制面板,则只需要输入命令“rundll32.exe shell32.dll,control_rundll”即可,要打开桌面属性,只需要使用“rundll32.exe shell32.dll,control_rundll desk.cpl”,其余的以此类推。

  21、系统文件检查器——Sfc(system32文件夹下)

  使用windows难免不会出现系统文件损坏或丢失的毛病,而如果为了几个小小的文件就去重装系统,又显得稍微麻烦了一些。通过系统文件检查器sfc.exe,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22、共享文件夹设置工具——Shrpubw(system32文件夹下)

  同一工作组的同事在一起工作,有时必须与同事们共享文件夹,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此工具轻松搞定。它的作用与右击一文件夹,选择“共享”基本上等价。

  23、Microsoft签字验证工具——Sigverif(system32文件夹下)

  所谓“签署的文件”,就是被授予microsoft数字签署的文件。该签署表明,该文件是原始文件的一模一样的副本。通过microsoft签字验证工具,我们可在计算机上查找已签署和未签署的文件,也可查看签署文件的身份验证,以确认该文件还没有被篡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和查找窗口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只要给出搜索范围,就可搜索出指定范围内的已签署文件和未签署文件。

  24、音量控制程序——Sndvol32

  我们在windows任务栏上可见到一个可爱的小喇叭,当我们双击它时就会弹出音量控制面板,其实这时我们就是启动了一个windows文件夹下的sndvol32.exe文件。不信,请你进入windows文件夹,再打开sndvol32.exe文件看看,熟悉的“音量控制”面板是否已经在你眼前了?另外还要告诉大家,它还有一个隐藏的参数“/r”,利用此参数可快速地打开录音控制面板,这样我们只要在桌面上建立一指向c:windows sndvol32.exe的快捷方式,并令它的参数为/r(即在目标中填入“c:windowssndvol32.exe /r”),就可以快速打开录音控制面板选择输入设备了。如果设备过多,在面板上容纳不下时,试着按“ctrl+s”键,不管有多少设备都能够完全显示。

  25、任务管理器——Taskmgr(system32文件夹下)

  任务管理器提供正在你的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和进程的相关信息,使用任务管理器可快速查看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状态,或终止已停止响应的程序。也可使用多达15个的参数评估正在运行的进程的活动,以及查看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的图形和数据。当计算机发生锁死时使用它最方便和有效。

  26、远程连接程序——Telnet(system32文件夹下)

  在internet上有无数的计算机,而要访问它们都必须通过建立远程连接才行,进行两个计算机的远程连接可用专门软件实现,但通过windows自带的远程连接程序telnet.exe也能完成这一xx作,而且它还是纯中文界面软件。

  27、远程FTP工具——Tftp(system32文件夹下)

  ftp是一个网络传输的协议,通过这个程序可非常方便地连接到对方的服务器上进行文件的存取xx作,省得再找如第三方的ftp软件了,可惜的是它是字符界面。

  28、Windows升级程序——Wupdmgr(system32文件夹下)

  安装完windows后,在开始菜单的上方会有windows update菜单项,通过它能自动登录到microsoft公司的网站上完成自己windows的升级工作。但时间一长,可能会把这个快捷方式误删除了,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打开windows下的wupdmgr.exe文件来完成这个功能。

  Windows xp实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但只有充分地发挥其内置功能,才能更好地使用它。这也符合“基础的未必是最坏的,回到基础还是好的”的道理。

让你不希望要Windows 7的XP模式的5个原因


  Windows 7会加入一个Windows XP模式的特性以允许应用程序可以在XP虚拟机内运行,以便这些在Windows 7下直接运行会出现问题的程序不产生问题。这不仅对企业级应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也是扼杀Windows XP的强有力的杀手。但下面这5个原因说明对于个人使用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XP模式并不是针对个人使用者的,相反,它主要是针对无法在Windows 7运行旧程序的中小型企业。使用它的话可以让企业用户升级到Windows 7而继续使用他们原有的Windows XP旧程序。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好处不言而喻——继续使用Windows XP程序的同时在Windows 7上得到更高的生产率,并且运行XP不需要任何费用——这是免费的。

  然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并不一定能在XP模式得到更好的体验。以下是5个原因。

  1、文件系统可能是一个杂凑体(kludge)

  在XP模式下的文件系统和Windows 7的文件系统是分开的。所以在两个环境下共享文件的时候会成为一个挑战。在两者之间共享文件和文件夹有很多种方法,但微软承认,那都不会完全无缝连接。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会混乱。

  2、它并非为游戏而设

  你是不是有可以在XP运行而不能在Vista运行,而又不指望Windows 7能很好运行的游戏?不要以为XP模式可以带给你多大的忙。它并非为运行游戏而设计,不是可行的解决办法。

  3、你会无法得到全部的Windows 7体验

  单个的XP模式窗口看起来像XP,即使它是在Windows 7下运行。但它运行起来不会像Windows 7窗口那样,并且不会有Windows 7的全部特性。例如,它们无法很好地与Aero Peek效果兼容。

  4、它并非Windows 7的一部分

  Windows XP模式主要由计算机制造商或者系统整合者直接提供给商业用户——企业会购买已经安装XP模式并且可以直接使用XP模式的机器。IT员工也会得到在Windows 7机器上安装XP模式的机器,并对它进行管理。

  然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只是个人使用。他们必须自己下载软件,然后自己安装。在理想的状况下,这会很容易。我们只有少数人在这个理想状况中,通常而言,无论是否成功这都是安装在虚拟机里的。不要指望这像在公园散步那样简单。

  5、大多数情况下你用不到它

  微软把XP模式定位在小型企业。一般来说在Windows 7下会出问题的比较老旧的应用程序是那些连接相关的,还有企业自己编写的。大多数其它的应用程序能够很好地在Windows 7下工作。

  就这几个原因,大多数个人用户不会觉得他们需要XP模式搞得自己晕头转向。

  以上这些提醒并不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对于他们来说,XP模式会工作得很好,而且还有很大的帮助。但大多数个人用户并不会从中得益。

Windows 7节省电池电量的九个途径


  微软近期对外公布了一份标题为“Windows 7 Power Management”的14页白皮书,描述了Windows 7的电源管理技术是如何降低电能消耗。如果你想了解Windows 7究竟是如何省电的,这份白皮书会给你答案。如果你只想简单快速的了解一下,以下内容会告诉你Windows 7节能的主要手段。

  1. 空闲资源的能耗

  当一台计算机启动后,不会一直处在全负荷运行状态,因此会有很多空闲时间,所以空闲时间里耗电量就成为电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技术。在Windows 7里,空闲时的耗电量得到有效改善,当某个硬件一定时间不工作后就会进入低功耗状态已达到省电的目的。包括CPU,硬盘,内存以及网络部分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比如,一块全功率运行功耗35w的CPU在空闲时功耗几乎为0,仅这一项就能节省不少电量。

  2. 通过触发来启动服务

  通常系统服务都会在系统启动的时候一起启动,然后驻留在后台等待调用。在Windows 7里,部分系统服务只有被一些事件触发后才会启动,如插入某个设备或者更改IP。这样可以减少后台进程里长时间运行的服务数量。

  3. 增强的处理器电源管理

  Windows 7里集成了最新的电源管理技术,该技术能够让Windows 7根据当前负载情况和性能要求来动态的调节CPU性能。

  4. 自适应的显示亮度调节

  微软表示,通常在10-15分钟时间里无操作的话,显示器会自动关闭。但在实际使用中会有更多短时间的无操作情况,为了更好地节能,该技术就会降低显示器的亮度。此外,它还可以利用一些传感设备,根据周围环境亮度来调整显示器亮度。

  5. 低功率音频

  Windows 7将会支持Intel的低功耗HD音频规范,它能让编解码器进入极低的功耗状态。Windows 7还支持选择性挂起技术,将处于闲置状态的设备关闭,比如麦克风和摄像头这类USB设备。

  6. 计时器整合

  目前处理器通过利用处理指令的间隙空余时间来达到节能目的,但大部分节能技术都需要一定长度的空闲时间才能获得节能效果。而这项技术通过让Windows内核在同一时间内终止并集中原本较为分散的多个计时器,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从而增加了处理器的空闲时间。

  此外,当笔记本在使用电池的情况下,Windows 7会减少非关键后台程序的活动频率。

  7. 蓝牙设备功耗改进

  当Windows 7检测到蓝牙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时,会将它们暂时关闭,即“选择性挂起”。

  8. 网络设备功耗改进

  Windows 7中对于无线网络控制器低功耗模式的兼容性得到了加强,只有在无线AP设备支持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才会启用。Vista因为不能事先检测是否支持低功耗模式,会导致无线网络连接突然中断。Windows 7则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进入低功耗模式前会首先检测无线AP是否支持该模式。

  9. 典型应用的优化方案

  除了上述列出的改进外,微软还把目光转向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包括搜索,浏览无联网和小游戏。下面是DVD播放场合的优化方案部分内容:

  ·在不影响播放性能的前提下让CPU保持低功耗模式

  ·通过改变架构来改进桌面窗口管理器和GPU的功耗

  ·智能数据缓存能降低光驱转速

  以上便是Windows 7在电源管理方面9个重要的改进,比起以前的系统能节省更多电能。除了这些改进,IT专业人员还可以借助电源管理诊断来寻找可能影响电源效率的问题所在。 

2009-05-04

谷歌成为世界首个品牌价值超千亿美元公司


  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咨询公司明略行(Millward Brown)发表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分析报告显示,谷歌成为了世界首个品牌价值超千亿美元的公司。谷歌打败了微软、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等成为世界品牌价值最高的公司,其品牌价值达到1014亿 美元,足足比微软高出25%。微软居第二,品牌价值773亿美元;可口可乐位居第三,品牌价值685亿美元。前10位公司还有IBM、麦当劳、苹果、中国 移动、通用电气、沃达丰和万宝路。

  谷歌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学生拉里·佩奇和塞尔盖·布林在1997年创立的,去年该公司的品 牌价值增加了16%,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谷歌市场营销经理洛伦·托希尔(Lorraine Twohill)表示,我们知道没有消费者就没有一切,消费者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赖;我们一直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此后才是想其他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将自 己看得很伟大,我们依然是一个蹩脚的团队,我们感觉自己很渺小。

  明略行公司表示,去年品牌价值增加了的公司中,多数为生活品牌,软饮料、快餐食品和啤酒等品牌如雀巢咖啡,还有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的品牌价值都提高了。不出意料,汽车品牌、保险公司、服装品牌和金融机构的价值下降最快。

  明略行的CEO乔安娜·塞登(Joanna Seddon)表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品牌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品牌能在困难时期保证公司的业务增长;那些在品牌上投入巨资的公司,具有更好的业务增长 前景;但经济衰退对品牌的影响不会像对公司的影响一样大,人们不会责备品牌只会责备公司和管理人员。

美公司诉谷歌Android商标侵权 索赔近亿美元


   北京时间5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软件开发商Android数据公司(以下简称“Android数据”)创始人埃里克·斯派奇特(Erich Specht)周四表示,已在伊利诺斯州北区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对谷歌及其开放手机联盟(OHA)所有成员提起法律诉讼,称谷歌和OHA成员侵犯了Android数据的商标权,并要求被告支付9400万美元的赔偿金。

  斯派奇特在诉状中表示,Android数据公司创建于1998年,相应商标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批准。斯派奇特代理律师马丁·墨菲(Martin Murphy)对此表示:“显而易见,谷歌窃取了我们的Android商标。Android本来是属于我们的商标,而谷歌现在却加以使用,并使外界误以为Android就是谷歌的商标。”

  值得注意的是,斯派奇特还把谷歌主持组建的开放手机联盟所有成员也作为被告。为扩大Android手机市场影响力,谷歌2007年11月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目前其成员已达到46家,其中包括摩托罗拉、高通(Qualcomm)、Sprint、T-Mobile、德州仪器、中国移动、三星、东芝、沃达丰等等。

  对于斯派奇特的起诉,谷歌发言人安德鲁·佩德森(Andrew Pederson)表示,斯派奇特的起诉理由毫无根据,“我们将积极回应,并捍卫自己的权益。”

  争执原委

  斯派奇特表示,自己于1998年创建Android数据公司后,不久便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出商标申请,所申请的商标为“Android数据”(Android Data)。2002年,USPTO批准了斯派奇特的这项申请。

  2007年10月,就在谷歌公布其Android手机平台计划数天之前,该公司正式向USPTO提出商标申请,所申请的商标为“Android”。2008年2月,USPTO驳回谷歌该申请,原因就是认为斯派奇特已经申请了“Android数据”商标,两个商标之间具备着相似性。

  谷歌很快对USPTO这项决定表示反对,称斯派奇特申请“Android数据”商标后,并没有激活使用,因此希望USPTO批准谷歌申请的“Android”商标。但USPTO再次驳回了谷歌的这项请求,并于去年11月禁止谷歌提出Android商标申请。

  挑战巨头

  斯派奇特代理律师墨菲表示,与谷歌相比,Android数据公司规模并不大,“在是否捍卫自己正常权益事宜上,斯派奇特考虑了很久,毕竟谷歌是家知名公司。但斯派奇特认为,谷歌是从Android数据公司手中抢走了Android商标。Android数据从事软件开发,如果谷歌Android仅仅是款手机商标名称,则还说得过去。但Android本身就是软件,于量斯派奇特决定起诉谷歌。”

  美国专利法人士表示,谷歌Android商标是否涉嫌侵权,关键还要看是否把Android平台定义为软件。事实上,USPTO也批准了其他一些含有Android字样的商标申请,但这些商标皆与软件无关,如其中一项Android商标申请者为美国一家珠宝商。而斯派奇特和谷歌所申请的Android商标都属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这一类别。

  从理论上讲,斯派奇特获得的商标权是“Android数据”,而谷歌申请的是“Android”,二者之间并不完全等同。但墨菲表示,斯派奇特在其商标申请书中已明确指出,“data”(数据)只是描述性词汇,因此斯派奇特实际上拥有“Android”的商标权。墨菲说:“把描述性的‘data’一词去掉后,我们拥有的就是Android商标权。”

  可能和解

  谷歌Android为手机操作系统,而Android数据公司主要开发电子商务软件,应该说二者针对的市场定位并不同。但墨菲认为,由于谷歌知名度很高,Android手机上市后,则会让外界感觉Android数据公司是在抄袭谷歌的名称,从而不利于Android数据公司开展业务。

  斯派奇特周四在提交给法院的起诉书中称,要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谷歌及OHA所有成员推广Android手机品牌,并改用其他名称。如果法院认定谷歌和OHA侵权事实成立,近期内将影响到已在美国上市的Android G1手机销售情况。

  墨菲表示,不排除斯派奇特同谷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能性,但前提是谷歌必须承认Android商标权归斯派奇特和Android数据公司所有(注:目前谷歌声称Android为自家商标)。

Gmail Labs更新可添加更多表情Extra Emoji


  很多人写信时都喜欢添加表情,你是否对Gmail为数不多的表情感到厌倦,那么现在好了,你可以开启Gmail Labs的Extra Emoji功能添加更多的表情。

  开启这项功能后,您在写信时就可以通过文本编辑器里面的表情按钮添加更多表情了

微软将为美国空军打造最安全的Windows XP系统


  据Wired网站报道,微软将为美国空军打造最安全的Windows XP系统,该系统将加入更多安全特性,包括全新的密码管理机制等,而且关键的安全补丁将在72小时内闪电发布。目前美国空军最近在劝说微软CEO鲍尔默为他们提供更安全的系统Windows XP系统配置,此举将使得该部门节省下1亿美元的合约开支,以及大量的维护时间。鲍尔默很快就同意该计划,并亲自参与到该项目中。

  在这个专供美国空军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超过600个参数被禁止修改,所有关键安全更新将在72小时内提供而不是以往的57天.据统计,在说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之后,美国空军将节省将近1亿美元开支和无法统计的技术维护时间.

  据悉,在这个最安全的XP版本中许多改动非常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是Windows的密码管理方式.美国空军方面坚持管理员密码应当单独设定,以防止普通用户获得管理员权限.在新的密码管理机制下,管理员密码将被要求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并且在60天之后失效.

  安全机构SANS Institute主任艾伦·帕利尔(Alan Paller)表示,美国政府通过批量采购的特殊身份得到更加安全的产品,而这一做法完全可以被其他企业复制.

Gmail Labs新特性:Gmail中加入Google Web搜索功能


  你可能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朋友通过Gmail向你询问一些问题时,你只能离开Gmail然后打开Google页面来搜索答案。你必须得从Gmail上选择,复制朋友的问题,然后搜索到答案之后,再复制粘贴到Gmail的邮件或者聊天窗口中。

  当你打开Gmail Labs中的Google Search功能之后,以上的问题将得到解决。打开该特性之后,你可以在邮箱左侧的列表中看到一个搜索框:

  输入搜索关键词,将出现类似下图的搜索结果,点击搜索结果则打开新窗口(标签)进行显示。如果你确定这个搜索结果符合要求,将鼠标移至原来搜索结果界面,点击搜索结果后面的三角形按钮来处理搜索结果:

  菜单上显示的内容取决于你正在Gmail上的活动:

  *如果你正在阅读信件,你可以通过回复的方式发送该搜索结果。
  *如果你正在写邮件,你可以将搜索结果或者URL粘贴到消息中。
  *如果你正在聊天,你可以直接向对方发送搜索结果。
  *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新邮件来发送搜索结果。

甲骨文拟扩展在线应用 研发人力资源系统


  据国外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刚刚收购Sun的甲骨文公司计划推出更多基于浏览器的应用软件。

  据透露,甲骨文正在开发企业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事经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招聘等管理。

  另外,甲骨文还计划扩展目前在线提供的客户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销售和营销活动。

  甲骨文的在线客户管理系统和Salesforce.com展开直接直接竞争。在商用互联网应用领域,Salesforce.com属于领军企业,他们甚至和Google展开合作,相互推广自己的应用服务。

  甲骨文此前曾对分析师表示,计划加大网络应用产品线,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各个产品推出的时间。

  据报道,甲骨文掌门人埃利森本身也支持企业互联网应用,去年,他透露甲骨文的SAAS(软件即服务)部门已经实现了盈利。另外,埃利森还创建了另外一个在线财务应用服务网站NetSuite。

科学家研制出每秒可拍610万张照片的超高速摄影机


  目前,市面上较快的高帧率单反相机尼康D3只能以每秒11帧的速率进行拍摄。那么,那些想使用高速摄影技术捕捉珍贵镜头的用户有没有更快的选择呢?答案是 肯定的,日前,加州大学Henry Samueli工程与应用科学分校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可以在一秒钟之内拍摄六百一十万张照片的超高速摄影机,快门速度高达440万亿分之一秒。

  这台相机使用不同频率的激光束来照射被摄物。相机的每个像素点都具备独立的信号,将这些信号放大处理后,便可形成影像。科学家将这种技术命名为STEAM(serial time-encoded amplified microscopy)。

  这项技术的研究由美国国防部出资赞助。赞助的项目中包括一种流式细胞计的研究,这项技术将被用于进行血液分析。传统的血液分析器能够计算血细胞流动的数量,并能计算出血细胞的大小尺寸,但由于拍摄速度的限制,现有的技术并不能对血细胞进行详细拍摄。

  要在人体中发现染病细胞,就必须对细胞进行拍摄。而目前的细胞拍摄只能采用少量血液取样的方法进行。新技术将能对快速流动的血液中的细胞进行直接拍摄,有助于尽早发现血流中的少量染病细胞,如瘤细胞等。而这些细胞的存在则通常可以表征出人体疾病的早期症状。

  “这中染病细胞很难在少量取样的血液样本里面被发现,”加州大学教授Bahram Jalali称。“找寻染病细胞的工作可以用大海捞针来形容,通常你必须分析成百亿个细胞之后才能找到染病细胞,而现在超高速成像技术的出现则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前为止,STEAM技术所具备的分辨率仅有3000像素,不过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研发百万像素级别,每秒能拍摄1亿张图片的产品。

“谷歌杀手”Wolfram Alpha操作界面曝光


  据美国科技博客网站ReadWriteWeb报道,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史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 Wolfram)周二演示了新型互联网搜索引Wolfram Alpha的工作原理,但当时并没有对外公布Wolfram Alpha操作界面的详细情况。今天ReadWriteWeb网站对外公布了该新型搜索引擎操作界面的多幅截图。

  Wolfram Alpha一直被外界称为“谷歌杀手”。今年3月初,沃尔弗拉姆首次对外透露了Wolfram Alpha的开发进展情况,并表示该搜索服务将于今年5月上线。他当时表示,Wolfram Alpha的工作原理同谷歌网页搜索有着较大区别。在Wolfram Alpha服务中,用户在搜索框键入需要查询的问题后,该搜索引擎将直接向用户返回答案,而不是返回一大堆网页链接。

  ReadWriteWeb 称,此前已获得Wolfram Alpha操作界面的截图,但被要求不得对外发布。但周四沃尔弗拉姆自己也公布了相应演讲视频,因此ReadWriteWeb决定公布这些截图。 ReadWriteWeb称,虽然外界把Wolfram Alpha称为“谷歌杀手”,但通过这此截图就可发现,其返回结果显示方式确实同谷歌有很大不同。

  事 实上,在沃尔弗拉姆周二演示Wolfram Alpha工作原理当天,谷歌针锋相对推出了公共数据搜索和图表服务。多数业界人士认为,谷歌选在Wolfram Alpha演示会议举行当天推出公共数据搜索和图表服务,其目的就是对Wolfram Alpha形成打压之势,并转移外界对Wolfram Alpha的关注视线。

  沃尔弗拉姆本周二透露,Wolfram Alpha将于今后数周内正式上线。

  多数业界人士认为,Wolfram Alpha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种新型搜索方式,使用户有了更多选择。预计Wolfram Alpha正式上线后,肯定会获得不少网民的首肯。但该服务究竟能否对谷歌构成实质性威胁,最终还需要广大网民来给出答案。

微软发布Windows7配置需求 用户可免费使用一年


  中国软件资讯网消息 5月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4月30日发布了Windows 7 RC版,并同时公布了Windows 7系统的最终硬件配置需求。
  
   微软公布的Windows 7系统最简配置包括:
  
   1GHz处理器(32位或64位)
  
   1GB RAM(32位处理器),或2GB RAM(64位处理器)
  
   16GB可用硬盘空间(32位处理器),或20GB可用硬盘空间(64位处理器)
  
   支持DirectX 9的显卡,带WDDM 1.0或更高版本的驱动
  
   如果用户希望在Windows 7中使用XP模式,那么电脑需要至少2Gb的内存和15GB的额外硬盘空间。微软表示,Windows虚拟机需要使用带英特尔-VT或AMD-V处理器的电脑,因为这些处理器支持最新的硬件虚拟技术。微软还表示,这一最终的硬件配置需求与未来Windows 7的版本没有关系,不同版本的Windows 7都需要这样的配置。
  
   Windows 7对硬件的要求与Vista相比没有太大下降。后者的硬件配置要求如下:
  
   1GHz处理器(32位或64位)
  
   512Mb RAM(家庭版),或1GB RAM(其他版本)
  
   15GB可用硬盘空间
  
   支持DirectX 9,带32MB显存(家庭版),或128MB显存并支持WDDM(其他版本)
  
   微软此次提供下载的RC版Windows 7将于2010年6月1日过去,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未来1年中免费使用Windows 7。微软客户集团主管John Currant表示,微软鼓励用户从Beta版Windows 7升级至RC版。RC版Windows 7将包括最终发布版的所有功能。

Google免费发放25万张Google Profile名片


  Googlel联合iPrint.com宣布将向前10000位申请者提供25张Google Profile名片。这些名片上印着Google的首页,搜索框中是申请者的名字,申请者的Google Profile链接URL用绿色字印在搜索框下面。

  申请免费的名片请点击http://www.google.com/profiles/me/bizcards,或者点击你的Profile页面上方的宣传链接。

  遗憾的是,这项服务仅向美国大陆提供服务,这些免费的名片将在10-12天后送达。用户必须用iPrint账户登录来下这个订单,如果你还没有iPrint的账户的话,可以免费建立一个。

  这个名片设计看起来非常简单,也许哪天谷奥也会搞类似的活动,请大家期待。

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正式向开发者开放


  微软今天正式向开发者推出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微软针对WM的在线商店),现在开发者可以申请加入Windows Marketplace,并提交自己的应用程序。申请者需要创建Windows Live ID,提交报税号,银行账号和99美元年费。一旦申请被微软批准,开发者就可以提交自己的Windows Mobile 6.5应用程序。

更多信息请访问:WindowsMobile.com